思 旋
特首施政報告一出,對其評價眾說紛紜,而長者「生果金」和「醫療券」更成了熱門話題及關注點。
「醫療券」是新名詞,「生果金」則早已有的。若非長者或家無長者,對「生果金」一詞可能不知箇中細節。其實「生果金」只是「高齡津貼」的俗稱。但不少人覺得津貼太濕碎,起不了大作用,只夠買生果吃而已。
凡年滿七十歲,在港超過七年且連續在港居住不少於一年又或者離港不多於五十六日的長者,可每月領取七百零五元高齡津貼,不用通過資產審查,此稱之為「高額高齡津貼」,大部分符合資格長者皆有領取。另一類是「普通高齡津貼」年齡在六十五至六十九歲間,資產審查規定單身不超過十六萬九千元,夫婦合共資產不過二十五萬四千元,所得津貼只有六百二十五元。由於申請要經資產審查,收入又有限額,為免麻煩,部分長者不去申請。
通縮也好,通脹也罷,歷年來,「生果金」一點也不變,政界人士多番為此向當局申訴,要求提高生果金不果,長者也無符。不少長者面對年老多病之困,尤其患上老人病,易成醫院長客也。政府報告提出新增「醫療券」七十歲以上長者每年可取五張津貼二百五十元而已。
坊間意見多。六十五歲已屆長者年齡了,為何要到七十歲才可享用「醫療券」?醫療津貼每年只有二百五十元?對高昂的醫療費補助太少了。「生果金」數目難道也是「五十年不變嗎?」就算增加一、二百元對政府支出只是濕濕碎,但對有需要的貧困長者則有幫助,何況還包含尊重長者這另一重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