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政治的縮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0-30]

周八駿 資深評論員

 在香港政治發展問題上,既存在意識形態的分歧也存在政治利益的對立。香港居民即使信奉不同於國家主體的政治觀念,未必會對國家主體政治體制和國家執政黨採取對立的政治態度。關鍵在於香港政制問題不能受外部政治勢力干預。即將到來的兩個選舉,將是香港社會政治成熟度的一個縮影。

 未來一個多月,香港將進行兩項選舉——2007年11月18日第三屆區議會選舉和12月2日第三屆立法會香港島選區一個議席補選。兩項接踵而至的選舉,牽動香港所有政治力量,是當前香港政治的縮影。

 4年前,2003年11月23日第二屆區議會選舉是當時香港政治的縮影,結果顯而易見地折射2003年七一以來香港政治處於轉折點和分水嶺的形勢。約10個月後,2004年9月12日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又反映香港政治形勢的最新演變,即兩大政治派別在政治鬥爭中的位置發生明顯轉變。

本港政治生態已發生變化

 與4年前比,第三屆區議會選舉的議題既有一脈相承之處,即:在政治上,圍繞香港政制發展問題,「民主派」繼續提出激進的主張而愛國愛港陣營繼續維護《基本法》和「一國兩制」原則,主張從香港實際情況出發,循序漸進;又有新的變化,即:關於經濟、民生,尤其地區和社區建設等非政治議題在選民心目中的分量明顯提升。換言之,4年前香港社會沉浸在2003年七一遊行所反映的偏頗情緒之中,而今香港社會已呈現比較平和的心態。

 與4年前比,香港各政治團體對待第三屆區議會選舉的動機和策略也做了相應的調整,不僅繼續利用選舉來伸張各自政治主張,而且視選舉為各自培養政治人才的重要途徑。

 立法會一個議席的補選,同立法會換屆選舉,本來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然而,2007年12月2日的補選,由於主要競爭對手是兩位香港政壇的重量級人物,意義便大不同於如果由兩位知名度較低、或者其中一位知名度較低人士來競爭。在兩位主要競爭對手的背後,分別是香港兩大政治派別。競選在香港島選區展開,卻引起全香港社會關注;而且,牽動著中央對香港政治形勢的高度關切,也牽動著對香港和中國有所企圖的外部政治勢力的密切關注。

 兩位主要競爭對手都曾是港英政府的高級政務官,如今不同的政治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折射香港回歸祖國過程的曲折。兩位主要競爭對手還曾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要官員,在2003年七一前後圍繞當時香港政治的重大議題分別站在不同的立場,如今競爭立法會議席,又在一定程度上折射2003年七一遊行以來香港政治的確出現轉折點和分水嶺。

立法會補選折射本港政局的轉變

 香港社會政治化不斷深化。兩位前高級公務員的競選陣營分別包括若干退休高級公務員,這是否象徵著香港社會政治化已不可阻擋地浸透以政治中立為標榜的公務員隊伍?香港特別行政區公務員如何繼續保持政治中立?這是特區政府、中央政府和香港社會不能不面對的問題。這也是2007年12月2日立法會一個議員補選不同於2004年9月12日立法會換屆選舉的一個重要之處。

 還有另一個不相同的重要之處。由於今日香港社會比較平衡地關注香港經濟、民生和政治議題,不同於3年前為政治問題所深深困擾;也由於兩位主要競爭對手都具有不同凡響的政治抱負。所以,即使是一對一的競選,所爭取的任期僅僅約8個月,然而,兩位主要競選對手對政綱和競選班底的重視,較之3年前以政治團體為競爭對象的換屆選舉有過之而無不及。

葉太競選政綱展現包容性

 然而,不能不指出,陳方安生女士即使以獨立人士自詡,但其競選策略和班底卻明顯靠向「民主派」。她先是把補選界定為「民主與非民主之戰」,(2007年9月1日《信報》第四頁)緊接著又稱她與葉劉淑儀女士之爭是「候選人的character integrity(人格誠信),多於real issue(實質選舉)」(2007年9月17日《信報》第十一頁)。相比較,葉劉淑儀女士即便得到愛國愛港陣營的支持,卻仍然在競選班底的組成和競選政綱的內容上展現包容和團結。她在2007年10月23日發表的競選政綱中提出關於爭取2012年雙普選的方案,是盡可能照顧在香港政制問題上各利益相關方(亦稱各持份者)的重要關切,謀求政治妥協。

 在香港政治發展問題上,既存在著意識形態的分歧也存在著政治利益的對立,錯綜複雜以致難以取得突破。必須把意識形態差異與政治利益對立區隔開來,才能爭取香港民主政制向前發展。香港居民即使信奉不同於國家主體的政治觀念,未必會對國家主體政治體制和國家執政黨採取對立的政治態度。關鍵在於香港政制問題不能受外部政治勢力干預。因而,即將到來的兩個選舉,也將是香港社會政治成熟度的一個縮影。(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