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仲偕 立法會議員
今年政府盈餘有多少?保守點估計,筆者認為應該有七百億元;但如果進取一點,應該有能力突破九七至九八年八百六十九億元紀錄,向一千億元邁進,遠遠超出政府原先估計的二百五十四億元。
預算案首要解決貧富懸殊
相信政府最頭痛的,莫過於如何令下一份預算案看起來真的做到「還富於民」、「與民共富」,或者,至少令市民覺得,沒有被忽略。
筆者認為,財政司司長最需要做的,不是減稅,而是如何改善貧富懸殊。現在香港面臨的貧富懸殊問題,很多低學歷、低技術的中年人士、家庭主婦、新移民、青少年可能仍然失業,即使正在就業,薪酬也偏低。薪酬偏低的主因,是適合這批人士的職位太少。
短期內,政府可透過改善福利服務,解決低收入人士及家庭的燃眉之急,包括設立低收入生活津貼,既保障低收入人士能應付生活所需,又不會扼殺市民的工作意慾。
增加低技術職位 檢討交通津貼
但是,中期來說,政府應該鼓勵能製造大量低技術職位的行業在香港生根。施政報告的十項工程,民主黨是支持的,這樣有助增加建造業工人的需求。其他可以增加低技術職位的建議,包括:增加長者護理宿位、促進環保回收業在本港發展等,都是既有利香港整體發展,又能增加低技術職位的方法。
還有的,是政府可設法除去阻礙低技術勞工就業的障礙。例如新界西北等偏遠地區的市民到其他地區工作,因為交通費昂貴而影響往市區工作的意慾。政府的交通津貼計劃為何反應不理想?政府要盡早檢討。
更長遠的工作,則是要確保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有同等的發展機會。就以學英語為例,中產家庭有良好資源:父母懂英語、家中有全英語的電視節目和光碟、日常要與外傭說英語……,都是很多中產孩子自小能浸淫在英語環境、學好英文的原因,更莫說很多父母更送子女到國際學校或英文幼稚園就讀。這些資源,對於一個屋h長大的孩子來說,是奢侈的。這些一般家庭,甚至連生活費也未能應付的家庭的小孩,與其他資源充足的小孩,競爭起來,其實處於不同的起步點。
讓低收入家庭子女有同等發展機會
讓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可以獲得額外資源應付參與課外活動及學習班所需的開支,無論從培育人才方面出發,還是從促進經濟發展的觀點,以至為了打破跨代貧窮、改善貧富懸殊帶來的問題,都是需要的。
政府提出的「兒童發展基金」,取用了民主黨建議的名字,卻不採納內容:要低收入家庭從捉襟見肘的收入中,為子女額外供款,是看不見問題的癥結。供款待他們長大了、「讀書不成」,給他們「做生意或買樓」,他們也沒有能力經營生意或供樓。筆者認為,撥一筆款項,讓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可以自小用於參加興趣班或學習班、參觀或參加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才能讓他們與中產的孩子有接近的競爭力。(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