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號」衛星昨天成功進入月球工作軌道,標誌著中國繞月探測目標基本實現。中國從37年前地球衛星上天,到現在月球衛星成功繞月,完成了巨大跨越,中國航天由此邁進「深空時代」。自從「嫦娥一號」發射以來,包括香港在內的神州大地掀起了一股「嫦娥熱」,對於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弘揚科學精神,產生了重大推動作用。
與前蘇聯和美國相比,雖然中國進入「月球俱樂部」的時間晚了40多年,但中國的起點並不低。人類迄今探月首次成功率不到50%。「嫦娥一號」首飛,就達到「準時發射,準確入軌,精密測控,精確變軌,成功繞月」的目標,飛控精準程度和完美過程令世界矚目。「嫦娥一號」實現多項突破,包括首次探月就採用繞月探測方式,首次採用大角度機械掃描天線,首次使用紫外月球敏感器,首次設計出衛星奔月軌道,以及探測月壤厚度、繪製月球三維圖像等。
大量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中國正在全力推動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從速度型轉向效益型,高新科技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突破這一瓶頸,靠從先進國家引入高新科技並不可能,只有立足於自主創新。「嫦娥」工程標誌著中國在天文學、空間科學、地球科學、遙感科學與材料科學的一次飛躍,也標誌著在帶動資訊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微機電技術、遙控科學等其他高新技術取得突破,充分體現了中國自主創新的能力。這些高新技術在國民經濟中的應用,有助於轉變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美國國防部部長蓋茨祝賀「嫦娥一號」順利進入環月軌道時,就表達了對中國工業與創新能力的讚譽。這絕不是說客氣話,而是表明中國自主創新的能力,得到了國際的認同。
「嫦娥」入月軌,華夏共嬋娟。自從「嫦娥一號」發射以來,包括港人在內的海內外中華兒女,掀起了一股「嫦娥熱」。「嫦娥」工程強化了中華兒女對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認知,極大地增強了國家認同感。「嫦娥」工程展示了中國在經濟、科技、社會等方面的綜合發展,令海內外中華兒女對中國的發展更有信心。「嫦娥」工程還在內地和香港青少年中,掀起了天文與航天的科普熱潮,有助弘揚科學精神,激勵青少年探索與創新。(文匯社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