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溫家寶歐亞行彰顯「上合」生命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08]

張敬偉

 在中國成功召開黨的十七大之後,溫家寶總理的這趟歐亞四國行成為年末最重要的一次外交之旅和總結之旅。可以看出,溫總理行程安排十分緊湊,出訪內容也十分豐富,因而意義非凡。

宣示中俄關係處於最好時期

 溫總理參加上合組織會員國第六次總理會議,不僅是在深化研究落實不久前比什凱克元首峰會達成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及各國元首達成的協議和共識,而且就下一階段上海合作組織經濟、人文合作的任務和方向做出具體規劃和部署。從而使六國元首達成的戰略目標具體化和戰術化,從而使上合組織的戰略象徵意義向實質性的合作目標演進。溫家寶總理出訪烏玆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兩國,不僅是為了紀念中烏、中土建交15周年,也是中國總理時隔13年後重訪這兩個中亞國家。更重要的是,土庫曼斯坦雖非上合組織成員,但由於地緣政治關係的密切關聯,土庫曼斯坦也是「上合組織」和中國打擊「三種勢力」的利益共同體。溫家寶總理出訪烏、土兩國,前述的系列經貿和能源協議將深化中烏中土間的貿易關係和戰略層面的合作。出訪白俄羅斯,不僅是中白關係的升級,也是「上合組織」地緣戰略關係的延伸,擴大了「上合組織」在歐亞區域的整合影響力。舉行中俄總理第十二次會晤並出席「中俄合作年」閉幕式,再次向世界宣示中俄關係處於「最好」時期。

「上合」組織的典範性

 「上合組織」成立6年來,國際社會對其態度一直處於猶疑不決中。西方社會要麼懷疑這一組織會走向軍事政治同盟化從而導致「冷戰」鐵幕重來,要麼對「上合組織」內部成員的利益的不同訴求無限放大,認為這一組織會處於形式渙散的狀態。事實證明,「上合組織」既不同於華約和北約的軍事對抗和意識形態之爭,也和猶存的北約組織和潛在的亞洲版「北約」有著本質不同。而且,這一組織和非盟、東盟、77國集團、不結盟組織等鬆散的主權國家組合也迥然相異。「上合組織」基於9.11事件後全球反恐局勢的「天時」和6國共同面臨的「三種勢力」的複雜地緣政治因素,因而「上合組織」在組織內部不分國之大小平等相處,相互尊重。「上海精神」的核心就是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共同發展。更重要的是,「上合」組織的典範性在於她組織目的的單純性和不具侵擾第三方利益的利益指向性。所謂單純性,「上合」成立伊始即確定了她區域安全組織的目標性—打擊「三種勢力」,而組織內部歷年來的「多邊」和「雙邊」軍事演習也都嚴格定位為「反恐」,由於反恐成為當今時代國際社會面臨的普遍目標,故而「反恐」的單純性目標符合普世意義。尤為進者,「上合」組織無論是6國元首還是軍隊首腦,6年來重複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針對第三方。因此,「上合」是純粹意義上的地區安全合作組織,而非政治軍事同盟。正因如此,「上合組織」成立以來彰顯出了強大生命力,吸引了蒙古、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國成為觀察員國。今年的比什凱克峰會上,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和聯合國副秘書長帕斯科也親自與會。溫總理出席「上合組織」第六次總理峰會,其實是深化該組織的機制化,通過經貿、農業、科技、能源和文化的全方位交流合作使「上合組織」更契合人類普世正義的合作、和諧、團結、發展。

從亞歐腹地到遠東的和諧共同體

 由於「上合組織」處於歐亞戰略腹地,除共同面臨著「三種勢力」的威脅外,還面臨著共同的五大威脅:一是遠東地區的「朝核」威脅,中俄作為「六方會談」的當事國,無法置身於外;二是中國面臨著美日澳軍事同盟或明或暗的圍堵遏制,台海問題則是潛在的衝突點;三是在俄羅斯面臨著北約東擴的危險情勢。北約東擴和亞洲版北約一樣,最終都以部署戰略導彈防禦系統的模式將中俄兩國置於美歐日等同盟的全天候監視下。就現實威脅而言,中俄兩國在東西兩面面臨著同樣的威脅;四是美國借阿富汗戰爭深入中亞腹地,和「上合組織」處於直面博弈的對局;五是美國的中東佈局雖然遭遇伊拉克挫折,但現實的伊朗核問題卻和中俄利益攸關。美國理想中的對伊制裁新方案,明顯是針對和伊有著合作關係的第三方,而俄羅斯首當其衝。基於國際政治的複雜的大國博弈和來自歐洲和東亞的美國領導下的軍事政治同盟對俄對華的遏制,中俄作為「上合組織」的兩個核心大國,有責任為地區和平和安全集聚組織力量化解現實威脅。溫家寶總理的歐亞四國之行的最後一站落於俄羅斯,也凸顯中俄兩國在「上合組織」和區域內緊密合作和共同利益的交集。

 溫家寶總理歐亞四國行,使得以中俄為核心的「上合組織」更為穩固,而且擴大了「上合組織」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從而形成了一個從亞歐腹地到遠東地區的和諧共同體。(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