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過後,美股三大指數漸入佳境,當中以科技股表現較突出,近期多間科技企業公佈業績理想,以及新推出的產品廣受市場歡迎,納指表現最理想,回報均優於同期道指與標普五百指數;筆者展望明年全球經濟繼續溫和增長,對科技產品服務需求仍有增長,配合科技新產品的轉換周期,以及科技股估值等因素,相信明年科技行業可成為亮點。
明年科企盈利料增24%
美國次按問題爆發後,明年美國經濟增長無可避免已被調低,預期美國不會出現衰退;較早時評級機構惠譽亦估計,美國商業投資仍可保持增長,相信這對科技公司有利。財經刊物Barron's引述標準普爾預測,指明年科技企業盈利可有兩成四增幅,配合多項新科技產品與服務的需求周期,例如電腦軟件運作系統Vista、無線數據傳送系統Blackberry、系統數據集成以及多項消費電子產品包括手機、相機與錄像機,以至風行全球的i-Pod以及i-Phone等。在美國企業投資仍有增長的前提下,筆者相信明年科技企業盈利仍有不錯增長,可為投資者帶來不俗回報;另外,新興市場國家的中產階層興起,對多項科技產品服務均有龐大需求,亦可利好科技企業盈利前景。
科技股估值方面,現時此類企業估值低廉,以來年盈利計算,整體行業市盈率約為28.3倍,大幅低於2003年水平;個別公司市盈率會更低,軟件生產商甲骨文的市盈率19倍,微軟與惠普均為18倍,科技股估值吸引原因,主要這些企業坐擁巨額現金。證券商的研究指出,以公司淨現金水平相比市值水平比較,科技股水平高達5.9%,其他行業均為負數。
企業併購亦是推動科技企業增長的因素,由年初至今科投行業共出現120宗企業併購涉及1,300億美元,高於2003年全年水平,值得注視的是,這些併購活動主要多以同業提出的,主要因為併購有助加快開發個別需求獨有技術的市場(niche technology market),對未來盈利表現有幫助;另外這些併購交易多以現金進行,企業選擇不發新股進行併購,意味企業管理層仍認為企業股價低企,不希望發新股攤薄股東權益,這亦可視科技股仍吸引的訊號。
亞太料成科技生產中心
現時領先科技企業仍以歐美地區為主,不過市場亦開始注視亞洲區同業的發展潛力。分析員預期亞太區將成未來科技生產中心,亦是主要消費中心;先說生產方面,近期晶片生產商英特爾投資25億美元,在中國北方城市大連建立生產設施,較早時該公司亦已在越南投資10億美元,亦在馬來西亞、菲律賓與中國其他省市,拓展生產廠房。台灣的鴻海科技集團,亦已動用20億美元投資中國廠房設施,未來五年會投資50億美元於越南興建同類設施,可見區內對科技企業的吸引力。需求方面,科技行業研究機構IDC估計,中國於2006至2011年期間,政府於科技行業的投資,將高達77億美元,每年複式增長率11.4%,而在LCD電視熒幕付運方面,估計亞洲區今年可付運1100萬部,按年大升61%,估計未來五年區內對此科技產品需求,每年複式增長率亦有三成半增幅。
近期環球股市暢旺,多個市場與行業板塊已錄得可觀升幅,反觀科技行業自科網股泡沫爆破以來,投資者一直存有戒心而落後,不過從以上所述,科技企業財務營運方面已出現不少變化,科技產業周期似乎已踏入上升軌道,加上新興市場的急速發展,對科技行業的供求均起很大的變化,投資者可考慮將部分資金轉投科技行業,趁低位收集此行業股份或基金,為整體投資組合平衡風險回報。 ■柏斯理財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