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業界盛會 百家爭艷 設計雙年展拒絕行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12]
放大圖片

圖、文:李卓賢

 自從文物保育、通識教育、創意工業等議題相繼「興起」後,社會對創作及設計更為重視——由原本被社會人士視為「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學科,轉變為成功商業品牌、包裝質素,以至生活品質的決定性元素。

 上月初,香港設計師協會獎2007(HKDA Awards 2007)公布得獎名單,以「Design. No Junk Food」為主題,讓社會知道專業設計師「拒絕行貨,精益求精」,更可為社會不同領域「出力」。究竟一個頒獎典禮,可以說明多少的轉變?

 香港設計師協會獎(下稱設計獎)從1975年開始以「圖畫展」為名,創辦至今已有22年的歷史。在1996年,這個獎項開始接受亞太區各國參與,成為東亞最大型的設計盛事。今屆以「Design. No Junk Food」為主題的設計獎,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1,700多件作品。評審將其分為平面(graphics)、產品(product)、空間(spatial)及新媒體(new media)四個範疇,最後選出250個得獎作品。

余志光:高門檻提高同業品質

 香港設計師協會主席余志光(Eddy Yu)表示,近年大量的設計獎項在亞太區出現,香港設計師協會在今年的比賽中減少頒獎數量,提高入圍門檻,決心維持設計獎的認受性。

 「設計是最完備和最有力的藝術介面,能影響社會的美學水平。事實上,好的設計不單能產生利潤、投資、消費的競爭資源,也可以培育藝術與文化的品味。」余志光更指,這也是最近西九文娛藝術區的諮詢中,發展者應考量的重要元素。

 近年來,設計行業有「無償設計競稿」(free design pitch)的惡性趨勢,即是數家設計公司為得到生意,不惜以免費方式向同一客人提交多個設計方案,從而破壞業內良性競爭。余志光與香港設計師協會,除了把設計帶給更多的受眾,也在近年推動不少反無償設計競稿的運動。設計獎是一個實績,可以提升業內的專業意識。

 設計獎的場地布置,當然由專業設計師操刀。頒獎典禮當晚的餐桌由設計師麥雅端(Predence Mak)布置。重視布料設計的她,在餐具的配搭上表現了優雅及細緻的風格。舞台則由王玉沛(Dennis Wong)設計,時尚與異度的效果,表現了設計行業生機煥發。

設計師:設計獎公平夠認受

 一個有認受性和公信力的設計獎,自然要向公眾展示評審成果,得獎作品在上月於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廳展出。開幕典禮由霍震霆、余志光以及著名設計師靳埭強等主持。由於今年的展品由400項減至到250項,場館卻變大了,負責的設計師吳宗憲(Joey Ho)正是重視空間感風格,能充分利用偌大的展覽場地,讓觀賞者也能與作品作更多互動。

 與吳秋全一起得到本年度香港設計師協會資深會籍(Conferral of Fellowship)的黃培達(又一山人),其紅白藍系列的作品亦在展覽廳展出:「1988年,我在倫敦SOHO發現外國人把紅白藍看作藝術品,令我感到這是香港本土文化應重視的,於是我開始準備有關的設計,在10多年後的2005年,才推出這個系列的攝影集。」黃培達也認為,當代的年輕設計師,應多多重視本土有價值的文化。

 在去屆的設計雙年展中,黃培達也是評審之一,他認為這個設計獎近年能接納亞洲各國的作品,是最有代表性之舉。今年的得獎數目雖較少,但貴精不貴多,質素有明顯提升。

 設計師林席賢指出,以往設計雙年獎是以計算總分的方式去決定獎項,今年則要求評審在會場中以舉手投票方式進行。對外國評審來說,這是比較有認受性和公平的方式,讓外國人看來香港有設計之都之感。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