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政治委任制培育從政新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14]

梁 思 資深評論員

 隨著經濟轉型以及社會發展,本港政治社會生態急速變化,單靠公共管理的認識及相關的專業技術,已不足以駕馭局面。以本港目前更呈多元化的政治環境,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度,各個決策司局增加政治工作人手並培養政治人才,以適應現實的政治需要及配合未來選舉制度的發展,這個大方向應予以肯定。政治委任制的背後理念在於配合政制發展,可以為普選特首鋪路,讓將來選出的特首有更多空間去組織班底。正如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所說,新增政治任命官員擴闊有意從政人士的參政空間,令特區政府三層政治委任制度跟外國部長制看齊,特首可組成其「內閣」,爭取議會內外的支持與合作,達致「執政聯盟」,為未來落實普選行政長官鋪路。

增加政治任命官員分擔政治責任

 公務員是政府的管治骨幹,貢獻不容置疑,但在現行制度下本港各級公務員只有提供行政、技術支援之職,而無「挺身而出」分擔政治責任之責。曾蔭權強調施政以民為本,要求高官走入群眾,掌握市民脈搏,但現時三司十二局的人手架構,在政治層面的運作相當單薄,只有局長屬政治委任,過去幾年所見,常任秘書長等資深公務員經常都要分擔各個局長的政治工作,參與游說政黨、議員,拉票、箍票,難勝負荷。副局長與政治助理將可分擔問責局長的政治工作,面對議員及不同利益團體,可望增強政府兼聽效能及與外界謀取政治協調。同時,新增政治任命官員與公務員,使政府架構有兩組不同的公職人員,各司其職,既有分工,亦有合作,彼此互不從屬;專業公務員可以從政治事務抽身,更專注於業務層次去輔助決策局官員。政治委任的高官及其副手,與政治中立的公務員之間的工作關係,應是團隊形式互動雙向合作,但如何磨合肯定需要一段適應期。

完善委任機制培養政治人才

 在特區,政治人才或從政人才至今還沒有公開的、正規的培訓和晉身途徑,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對政治人才稀少的香港來說,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培育政治人才,一是要在實踐中歷練,甚至是政治鬥爭中鍛煉出來,過去無機會讓有志者投身政府的政治工作,這次招攬人才出任副局長和政治助理,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因為工作涉及一定的政治深度和難度,對於培養政治人才也是一個極佳的實戰之位。培育政治人才,二是不能單靠選舉,必須從制度上提供條件,讓有志者可以建立和發展從政的事業,政治委任制是開闢的一個從政途徑。不過,政府通過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度,以達培養政治人才的目的,原意雖好,在面對巨大政治風險的情形下,如果缺乏一套妥善的選拔與運作機制,恐亦難以吸納各行各業的政治精英。

 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的目的之一是加強行政立法合作,因此政府並不排除會在施政理念相近的政黨物色人才,這種安排會增加政府與政黨在政策制訂中的互動角色,當局不諱言,希望藉此與不同政黨和團體有更好的聯繫,組成執政聯盟。未來政治人才的吸納,應不拘一格,不論親疏,唯才是用,即不論政黨、公務員群體、商界、專業界、學術界或其他界別,任何背景的有能之士都可進到政府裡,使政府政治層面的職位能真正開放和流動,讓政府經常保持鮮活狀態。

應吸納愛國愛港德才兼備之士

 毋庸置疑,政府計劃延攬的政治人才不單講管治能力,更要講政治理念。特首委任與自己理念相近及可合作無間的人士輔助施政,是無可厚非的。對從政有抱負的人士,需要有決心、有承擔,認同特首政綱,努力為社會服務,在任期內以施政成果面對公眾。當然,更重要的是,特區政制未來將會進一步走向民主、開放,吸引更多才志之士加入政府、服務市民,是應有之義,也是進一步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和落實基本法所必需。未來從政人才除了整個聘用、遴選過程應具透明度外,個人必須要有行政、專業之「才」,同時又要有愛國愛港之「德」。這些要求,反對派一定又會攻擊為什麼「親疏有別」,諸多非難。事實上,反對派人士囿於偏見和一黨之私,已經在質疑新增的政治任命職位是變相的「政治分贓」、「政治酬庸」、「親疏有別」等等,對政治委任制吹毛求疵,設置人為障礙。香港回歸已經十年,特區政府必須依照基本法有效施政、依法施政,主要官員必須愛國愛港,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之事。(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