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海巖18日電】國家發改委近期發表人民幣匯率研究報告建議,在人民幣繼續升值在所難免的情況下,組建外匯平準基金來穩定外匯市場,可切斷外匯儲備增長影響基礎貨幣供應的渠道,進而化解因外匯儲備增長過快帶來的流動性過剩問題。報告建議,政府可抓住現在人民幣受全球追捧的時機,以香港為操作平台,探索人民幣區域化,擺脫國際收支倚賴發達經濟體貨幣的局面,爭取形成境內與周邊經濟體之間基於人民幣的國際結算關係。
自2003年國家外匯管理局頒布《邊境貿易外匯管理方法》,允許在邊境貿易中用人民幣計價和結算以來,人民幣區域化取得很大進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撰文指出,「現在人民幣至少在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中進入了貨幣自由化的深入階段和貨幣區域化的初始階段。通過邊境貿易和旅遊消費實現了其在周邊國家的流通,並承擔了價值尺度和支付手段等基本國際貨幣職能。」
打造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
此間專家認為,目前應借助香港這個發達的金融市場,吸收境外流通的人民幣,著力進一步發展人民幣的結算功能。而香港也將在此過程中逐步成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
另外,當前中國經濟不穩定的問題,幾乎最終都可歸結到流動性過剩。比如,經濟增速偏快、通貨膨脹壓力大、股市樓市過熱等均與資金過剩有關。流動性過剩主要是因為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持續擴大,央行為阻止人民幣升值過快,需不斷通過投放基礎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購買外匯儲備。儘管央行隨後再通過發行央行票據等手段,回籠貨幣對沖流動性,但仍造成了流動性過剩的局面,央行貨幣政策獨立調控能力也受掣肘。因此,在人民幣升值趨勢難改、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繼續擴大的情況下,如何能切斷外匯儲備增長與基礎貨幣發行的直接聯繫,緩解因外匯儲備過多而產生的流動性過剩問題,是中國政府的當務之急。
避免外儲影響貨幣供應
這份由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外經所課題組撰寫的報告認為,可參照主要經濟體的外匯市場干預模式,通過財政籌集資金,組建外匯平準基金干預外匯市場,切斷外匯佔款影響基礎貨幣供應的渠道,緩解央行對沖流動性的壓力。
外匯平準基金是國際上政府調控外匯市場的一種常用儲備基金,目前美、英、日、加等國都通過財政部持有的外匯平準基金來穩定匯率。這些國家的外匯平準基金發行外匯基金債券後,在外匯市場上購買外匯資產形成外匯儲備。當匯率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性,由外匯平準基金進行干預。與現在的對沖方式相比,財政部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此前曾表示,如果有了外匯平準基金,央行就不用投放基礎貨幣來對沖外匯的增量,而是可以通過其他的資金來源,以市場化操作來消化外匯增量,進而解決因外匯儲備過多而產生的流動性過剩問題,改善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