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平準基金 利增央行獨立性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19]
放大圖片

 ■為對沖外儲增長帶來的流動性增加,央行使出渾身解數。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海巖18日電】對於成立外匯平準基金,內地有關部門和智囊學者早在去年已開始呼籲。專家認為,成立外匯平準基金,對外匯市場並不會產生震動,對中國經濟內部的調整卻極其有利。外匯平準基金不僅解決了外匯儲備增長對貨幣供應的衝擊,增強了中央銀行的獨立性,而且還為匯率的相對穩定提供一個良好的機制。

央行對沖窘局迎刃可解

 中國外匯儲備管理一直受兩大問題困擾:一是如何提高投資收益;二是如何釐清其與央行貨幣政策的關係,實際也是政府應當通過何種渠道來獲得外匯儲備的問題。中國成立中投公司主要是為提高外匯儲備收益、實現儲備多元化做努力;而第二個問題是現在經濟不平衡的關鍵矛盾。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研究室主任彭興韻認為,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全部是通過增發貨幣的方式來獲取的,這是一種「通貨膨脹性」的辦法,對宏觀經濟的穩定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諸如「流動性氾濫」之說,也發端於此。為了對沖外匯儲備增長帶來的流動性增加,央行使盡了渾身解數,從最初的削減對商業銀行的再貸款,到國債的正回購操作,再到發行央行票據和不得不通過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等,對沖已顯力不從心。因此,當前解決之道是尋找其他合適的渠道來形成外匯儲備。割斷外匯儲備增長與貨幣發行之間的聯繫,由別的機構,如外匯平準基金,透過財政部發行人民幣債券籌措相應的資金來購買外匯儲備。

藉市場消化外匯增量

 此間專家分析認為,成立外匯平準基金,央行不用投放基礎貨幣來對沖外匯的增量,而是通過其他的資金來源,以市場化操作來消化外匯增量。但同時央行在這一過程中仍可繼續發揮對沖主體的功能,根據實際情況控制匯率波動和升值節奏,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利於協調內部與外部經濟活動,徹底根除匯率政策和利率政策相互掣肘、相互制約的制度障礙。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