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聲光透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林愛華自道悲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20]
放大圖片

訪問、攝影:洪永起 文:林意生

 「人,總是以為自己有選擇的。」

 在《安娜與安娜》電影海報裡出現的這句話,語帶宿命意識,戲如人生。

 兩個安娜分別在事業與愛情中作出抉擇,最終各有得失;人生如戲,女導演林愛華對人生,特別是愛情,於輕鬆淡然的語調中,流露出一份悲觀與無奈,坦言兩位女角都有著導演的影子,在生命中也同樣下了重要決定——決定入電影圈,以及離婚。

 縱使悲觀,她仍然活出自己;在愛情路上屢敗屢戰,在導演路上,繼續拍出表達心聲的電影。

 林愛華共有三齣自編自導的作品,2000年出爐的首作《12夜》談現實愛情;3年後推出《尋找周杰倫》,談尋找完美的愛;這次《安娜與安娜》(11月22日上映)不單談情,也談人生,說的既是故事角色的遭遇,也從中見到導演自己的影子。

逐步成長

 《12夜》、《尋找周杰倫》與《安娜與安娜》可說是林愛華的成長路。

 《12》與《安》同屬傷感愛情故事,前者以12個夜晚展現戀愛過程的始末,包括嫉忌、分手等愛情關係中的狀態,如男主角陳奕迅對張柏芝付出太多而反感,看見她與好友在機場碰面時的親切,感到不是味兒。一段愛情可以忽然開始,忽爾結束,但離離合合中仍找不到真愛;後者更多探討人生的問題——選擇,人總有缺失,選擇也受到人的自身以至環境的限制。

 而《尋》則是表達一個尋找完美、尋找舊愛影子的過程,當中加插動畫,風格雖然輕鬆,但包含對現實愛情的淡淡哀愁。

 三齣戲形成一條脈絡,由城市男女的愛情經歷,以至想尋找完美的愛,到《安》這一部說的不單是愛情,還有人生選擇,三齣電影體現了林愛華作品的改變。

 務求拍出更好的電影,正如她喜歡包含哲理的法國電影那樣,「一部戲能夠經歷多年,不單是故事而已,還需要具有哲理意味。」

悲觀人生

 《安》以林愛華擅長的從女性角度出發,以愛情作主題。「自己喜歡淡淡的氣氛,不喜歡dramatic的事。」新作談的除了愛情,也有談人生——人的抉擇,安娜選擇了事業,而另一安娜的思雨則選擇了愛情。

 坦言戲中兩個女角都有著自己影子的林愛華說,自己於人生當中也作出兩個重大抉擇,「一是選擇拍獨立電影,去美國讀電影;二是決定離婚。」如果她不曾下如此決定,生活又會如何?她笑說自己可能會是個少奶奶;如果工作的話,則從事廣告創作,或者在文藝界工作,而不會拍電影。

 她更調侃說:「入這一行要不顧後果,一旦想清楚了便未必會入行。」

嘗試新路

 對於未來的路,她以李安為目標。「不但可以拍自己擅長的類型,還可以處理其他drama。」達到拍甚麼片種都出色的專業導演境界。

 作品類型將會與以往不同,轉拍陽剛味較重的戲。「不會像杜琪峰那樣說太多男人的正面,而是以女性角度拍『男人戲』;著重男性背後的軟弱,因為我覺得他們沒有退路這個選擇。」

 在男性為題的電影為主流裡,女性電影屬小眾,要平衡這個局面,並不容易。林愛華坦言取悅觀眾難度高。

 以女性角度,拍出風格細膩而感性的電影, 林愛華在陽剛味電影為市場主導下,開出一條幽幽的小徑,讓觀眾以另一角度欣賞現存的風景。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聲光透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