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大提琴+美猴王=張正傑「玩」音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25]
放大圖片

文:尉 瑋 圖:部分圖片由光華新聞文化中心提供

 窗外,夜色正濃;窗內,幾點螢火燈光帶著溫柔。空氣中流淌的,是法國印象派大師德布希的《大提琴奏鳴曲》。琴聲時而深情綿長,時而頑皮幽默,講的,是夜色下「小丑摘月」的故事。

 可那旁邊對著「月亮」(懸掛在天花板上的黃色氣球)絞盡腦汁的卻並非小丑,而是盛裝披掛的「美猴王」。京劇的身段加上大提琴與鋼琴的低鳴,竟也把這法國大師的小丑故事講出了另一番詼諧趣味。

 在燈光下忘我拉奏的,是台灣享譽國際的大提琴家張正傑;而那頑皮可愛的「美猴王」,則是台灣家喻戶曉的京劇名角兒朱陸豪。

 本月21日、22日,連續兩天的台灣月節目「聲東集西——美猴王鬧場」,兩位頂尖藝術家在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展演廳這完全算不上正規舞台的逼窄場地上,向觀眾證明,古典音樂和傳統藝術原來也能如此親切可愛。

 讓美猴王衝進古典音樂廳鬧鬧場,畫著花臉與穿著燕尾服的演奏家來上一段對手戲,這創意完全來自張正傑的一次「意外邂逅」。

 「有一次我在台灣太魯閣的山上練琴,突然有一隻猴子跑過來。我想,如果有一天猴子能到我的音樂會中就好了。德布希有一首曲子,形容小丑要去偷摘月亮,如果這個小丑讓東方的人物來扮演會怎樣呢?於是我找來了朱陸豪老師,他是台灣最有名的美猴王,美猴王在京劇中也正是一個丑角。這樣一來,音樂中沒有辦法聽懂的情節便被呈現出來了。而且我覺得德布希雖然沒有來過東方,但對東方卻有一種很強烈的嚮往,音樂中用了很多十分東方的音階。」

 音樂會前,張正傑這樣對記者說。這美猴王版的「小丑摘月」也許也正實現了德布希的東方夢想。

台灣民謠「嗆聲」西方古典

 音樂會中,美猴王出場的一段固然是重頭戲,但整場音樂會的設置與其中的心意更加令人驚喜。

 「當我1989年從歐洲回到台灣時,有一次把表演的燕尾服拿去乾洗。結果老闆問我:你是變魔術的嗎?當時我真的笑不出來。可是,這個挫折卻提醒我,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下?」

 由此之後,張正傑開始舉辦「別人從來沒有看過」的古典音樂會。在每首曲子之前,他都要和觀眾說說話,風趣幽默地將曲目介紹一下。21日晚的演出,他一開場便把聖桑《天鵝》中的大提琴比喻成了壽司上的生魚片—一句「這也許是最好的拖羅哦!」把觀眾逗得開懷大笑;再把鋼琴伴奏比喻成了生魚片下的一團飯,讓大家好好享受佳餚。

 在曲目順序上,他同樣不按常理出牌。

 「為甚麼音樂會一定要用那麼難的曲子開頭,搞得大家都睡著了。所以這次音樂會,大家最喜歡聽到的大提琴『安歌』曲《天鵝》將變成第一首曲子,讓氣氛比較輕鬆。然後來一首台灣民謠《白鷺鷥》,作一個比較。我更希望和觀眾互動,巴哈的《第一號無伴奏組曲》,我要讓大家想想要是用它拍廣告會是甚麼廣告。接著我要用台灣民謠《丟丟銅子》和內地民謠《繡荷包》結合,代表著台灣和中國族群的融合,接著才進入到一般音樂會中大提琴的曲子,然後美猴王入場。」

 這樣的音樂會設計效果如何?掌聲不斷,笑聲不斷,小小的表演場地籠罩在一片和樂融融的氣氛中。將台灣民謠與西方古典放在一起,婉轉的琴音帶著幾分東方鄉情,就連最最不懂得古典音樂的人也要動了心。台灣話中有個詞叫「嗆聲」,有公開抗議或挑戰的意思。這別開生面的「聲東集西」,豈也不是一場台灣民謠對西方古典音樂的「嗆聲」?

玩音樂

 與張正傑聊天,聽到最多的是一個「玩」字。「我是一個喜歡玩的音樂家,英文中說到音樂用的是play,我們也應該來玩。我總覺得,做古典音樂,讓人聽得懂比非常難但是很少人聽懂更重要。」

 聽他這樣的話,看他的演出,你會以為這個時常露出頑皮笑容的音樂家是個接受新潮教育的新新人類。實際上,由7歲開始學習大提琴,張正傑一直浸淫在最為正統的古典音樂中。

 他14歲到維也納學習,跟隨的老師,正是今年曾來港演出的「阿班貝爾格弦樂四重奏」(Alban Berg Quartett)中的大提琴家Valentin Erben。在歐洲的13年中,他曾是奧地利Vorarlberg音樂學院最年輕的教授;曾擔任瑞士音樂學院的兼任教授,更曾獲得瑞士青年藝術家獎。而他的演奏亦被《維也納日報》評論為「明亮的技巧、豐富的感情,為巴哈無伴奏組曲創造了最高的境界」。

 現在的張正傑在台灣海洋大學任教,不斷嘗試將音樂「玩」出新意思。「玩」了些甚麼?

 「我把西方的音樂和東方元素結合,這樣的方式也被我帶到不同的地方演奏。」監獄、醫院、工廠,哪怕是動物園他都照去不誤。「聖桑的《動物狂歡節》被我帶到動物園中演奏,在動物旁邊奏這首曲子小朋友們不是會很高興嗎?」於是一下子,七萬人擠到了動物園中。那動物有甚麼反應?記者忍不住問。「牠們才不理我呢,可是這樣才更好玩啊。中文有說『對牛彈琴』,恐怕就是這樣。」他邊說邊笑。

 演奏地點匪夷所思,演奏主題亦是出人意料。9月28日的孔子生日,他跑到孔廟奏巴哈給孔子祝壽,還準備一個生日蛋糕,讓孔子也嚐嚐鮮。「巴哈是西方音樂之父,孔子是東方至聖先師,為甚麼不能用巴哈的音樂來給他慶祝一下呢?」

 在張正傑的音樂想像中,的確沒有甚麼不可能。採訪快結束時,他送給記者一個「罐頭音樂」。打開一看,罐頭中是一張小CD,收錄中有兩首便是大提琴演奏的民謠。這「罐頭音樂」一點不悶呢。

 臨行前看到張正傑最近在台灣正巡迴演出的新節目,叫「彈布拉姆斯與舒曼、克拉拉的三角戀情」。他湊過來鬼鬼地對記者說:「香港和台灣都有《蘋果日報》,大家都喜歡八卦,我就偏起個八卦的名字,看大家怎麼辦。」

 要跟上張正傑的思維,非「好玩」之人不可。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