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題:滾軸溜冰out不out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25]
放大圖片

圖文:鍾欣琦

 這算不算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呢?情況是這樣的:東九龍的一個新商場藉著開設面積6,000平方呎的滾軸溜冰場,吸引區內的年輕人及家庭客,增加商場人流;但康文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滾軸溜冰場卻無人問津,甚至被改變運作用途,招呼耍太極的人士。

 更怪誕的事情是:有關團體需要跟一眾「波牛」爭用硬地足球場,好讓隊員「盡情」地練習滾軸溜冰;這豈不是等於在網球場裡打羽毛球?

 曾經,滾軸溜冰這項運動在七、八十年代盛極一時,情況猶如今天的踩板一樣;由盛極走向平淡本來不就是一個規律嗎?只怕,逃不出時代的巨輪,而變為輪下亡魂,又或安放在被遺忘的小角落。

 集體回憶中,除了天星碼頭和濕街市外,應該還有滾軸溜冰的份兒吧。

 記得,從前的舊屋h、公園裡頭總會見到一個滾軸溜冰場,女孩子腳上的一雙四輪的滾軸溜冰鞋,不停前後溜滾,柔軟的身段展現了優美的動作;可是那年代的產物,如天星碼頭已經不在、濕街市又買少見少,猶如乏人照顧的長者排期入老人院般,等待入住博物館。

 滾軸溜冰這項運動至今依然幸運地猶在,卻隨著場地老化及凋零,加上「最似樣」的維多利亞公園滾軸溜冰場關閉在即,似乎已走進了冰河時期。

 翻查康文署資料顯示,由2005年至2007三年間,全港滾軸溜冰場的數目由35個逐年遞減,至現時只有33個,而港島區只有三個場地,其餘分佈在九龍及新界地區;數量不少,可惜卻對錯親家。

跟波友爭場

 「香港集訓隊已經在足球場訓練了好幾年……以前我們是在室內溜冰場練習,場內木板地很靚,而當時的技術水平亦高。但自從場地沒有之後,唯有轉移至公園練習。公園的溜冰場太小,只適合初學者,對運動員來說是不合用的。目前港島區只有這個足球場可以租用,一個月只能練兩、三晚;而九龍區未曾試過租借,但很頭痛。」記者跟香港滾軸總會技術總監吳錦雄在雲景道水庫足球場場邊做訪問,約一百公呎的球場裡,不是踢波健兒,是練習花式滾軸溜冰的甜姐兒和速度的男生們;期間,隔離球場的「波友」踢了一個蠻而有力的足球過來,滾軸溜冰選手險象環生。

 「試過有學員因此而跌倒,幸好沒有受傷。」吳錦雄見怪不怪地說。

 雖然公園溜冰場太小,維園的溜冰場卻是滾軸總會的練習場,只是這個場地因維園運動設施更新工程將於明年底動工,預計2011年底才竣工,在施工的這三年內,康樂性質玩滾軸溜冰者自然減少,對有意投放心機的學員更是一大阻力。其餘分散在九龍和新界的31個場地,一來地方遠,二來場地更小,只能作康樂消遣之用。

 「滾軸溜冰最興盛是80年代,公開場地買票入場玩的有七、八百人玩,好像現時的溜冰場,而當時也多人學。」吳錦雄在這圈子浸淫了二十年,眼見現況既擔心又慨嘆,長此下去滾軸溜冰運動發展有困難,「沒有練習場地,讓人覺得沒有前途。」

 一個標準的滾軸溜冰場地賽道是二百公呎,練習速度,而中間的空地則可用作練習花式等四、五個項目;跟一個只有約一百公呎的硬地足球場相比,確實難為了運動員的發揮。

擲地有聲

 缺乏練習場,運動員被迫要在足球場練習,連續兩年贏得香港滾軸溜冰公開賽冠軍的蔡穎怡深切體會標準滾軸溜冰場和硬地足球場的不同。「大約12歲時,參加在上海舉行的全國賽,比賽場地是在國家隊使用的場地,落地啪啪聲,好正!第一次踩這麼大的場地,不太習慣,那次我溜得很慢,好像學走路的小朋友般,而其他人就溜得很快,對比很大。回港後溜得快了,卻經常撞到。」蔡穎怡笑著說。

 「到足球場練習,時間不足兩小時——開始前既要趕踢波的人走,再穿鞋,有時也未必有空來練習。」相比起在維園練習,時而被樹枝絆倒跌親、又或者雀屎遍地,以及避開普遍市民的橫衝直撞,這裡場面未必光滑,勝在環境似乎相對地好一點。

 「我試過在維園練習時,看不到地上的果實,結果被絆倒,膝蓋弄瘀了;還試過曾經『中頭獎』——雀屎跌正在頭上,要立即回家清洗。」在旁同樣是玩花式滾軸溜冰的王蘊妮嘻嘻哈哈中,回憶著在維園練習的趣事。

 小妮子們自少玩滾軸溜冰,至今已經十多年。這運動是她們的童年回憶,練習場地給予她們甜與痛的段段回憶。

 可是,這項運動會否因不再「流行」,再加上場地冷清,新一代的成長印記中,滾軸溜冰運動能再佔一席位嗎?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