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賽馬會昨日宣布,與政府共同分擔費用,將天水圍天恆h停車場1樓及2樓改建成為馬會電話投注中心暨義工及培訓中心,為區內居民提供2500個就業職位。
我們認為,天水圍的最大問題是就業不足。匡扶天水圍,應以就業為本。馬會在區內建電話投注中心暨義工及培訓中心以增加就業的做法,具有啟示意義:政府應以財政資助和政策扶持的方式,鼓勵慈善團體和私營企業,設立服務中心,開辦社會企業及其他經濟實體,通過發展多元化經濟,為天水圍提供更多就業職位、社區服務。這不僅有助當地居民突破圍城,甚至可能成為本港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當然,在天水圍大量增加就業職位非一日之功,當務之急是政府盡快放寬申請交通津貼的限制,鼓勵區內居民跨區就業,自食其力。
天水圍居民坐困愁城,頻頻滋生震撼社會的家庭倫理慘劇,缺乏就業機會是重要原因。鑒於天水圍社區對就業的殷切需求,作為全港最大慈善機構的馬會與政府合作,利用天水圍天恆h的停車場大樓部分樓層,設立電話投注中心暨義工及培訓中心,增設職位,不僅有利於紓緩天水圍的就業壓力,同時還可以為區內居民提供就業技能的培訓。事實上,天水圍的就業職位及社區服務不足,不能光靠政府獨力承擔,還需要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努力。因此,馬會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天水圍設立電話投注中心和培訓中心,有利於帶動其他慈善團體、商界企業在天水圍設立社區中心乃至經濟實體,促進天水圍經濟活躍和居民生活的改善。
需要留意的是,社會時下多是強調天水圍人口密集、交通不便等制約發展的負面因素,卻忽略了天水圍人口結構中年輕人多,發展成本較低,富含土地人力資源,內部需求較大以及比鄰深圳、處於港深西部交通必經之地等多項正面因素,具備發展環保回收業、旅遊度假業、物流貨運業等產業的有利條件。如果政府在土地和稅務政策上作出相應傾斜,可以吸引珠三角港企進駐,形成凝聚企業的磁石效應。只要政府作出合理的產業規劃並配以必要的扶持措施,天水圍的經濟發展仍有可為。
當然,通過推動慈善團體、商界企業進駐天水圍,以及完善產業佈局來改善天水圍的就業困難,不可能立竿見影。短期來說,消化天水圍內數以萬計的勞動人口,主要還是靠區外就業。由於在天水圍居住的主要是低下階層,不少是在職貧困人士。政府應該加快檢討跨區交通津貼安排,盡快放寬申請人的資產、入息、享用時限限制,並適當提高資助數額,增添其工作的動力,令到更多的低收入人士受惠。(文匯社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