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食飽飲醉 垃圾何處去?解決廚餘問題露曙光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06]
放大圖片

 ■食飽飲醉,你們拍拍屁股就可走人,但剩下的垃圾,你將如何處理?資料圖片

文:李卓賢

 大家不妨花些時間計算,每天會製造多少垃圾?物件消耗以後,不代表就此煙消雲散,無論你吃或用,過後總會留下剩餘的東西,只是你以為沒有罷了。

 就以吃為例,我們果腹後,所剩下的垃圾種類繁多,可能是那碟已硬掉的炒飯、雞泡魚的毒汁、椰子剩下的殼。想像一下,把它們混在一起,有點像童話故事中巫婆的食譜。

 香港人富有了,吃多了,廚餘作為固體廢料,漸漸成為重大問題,要是不好好處理,有天它會堆滿堆填區,堆滿大小垃圾埇,堆滿你家的廚房和客廳。到那時才想怎樣做?已然恨錯難返。

 香港曾有10個堆填區,但港人一天一天地扔垃圾,早已填滿了7個,今天只剩下3個堆填區,也預料將在6至10年填滿。屆時,垃圾便會「無家可歸」。

 香港的堆填區每天接收15,000多公噸垃圾,當中包括都市固體廢物、建築廢物和特殊廢物,單是工商業和家居所棄置的食物渣滓,便已達到3,200公噸(香港固體監察報告,2006),佔每天生產的都市廢物量30多個百分比。

 處理廚餘,早已成為一件刻不容緩的問題。

條條大道 處理不了渣滓

 廚餘是一些在食物生產、加工、食用的過程前後多餘的東西,無論是煮熟或是未煮,有毒或無毒,只要有機的都算是廚餘,主要是來自廚房、超級市場、餐廳、食堂、商場、食物工廠所生產出來的廢料。

 廚餘易腐壞,更會發出惡臭,有80%是水份。如果以一般方法棄置,不但污染水及泥土,更會失去鉀之類的重要礦物質,以及一些有用的微生物。

 現時,世界不同地方處理廚餘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堆填、焚化、機械分解,但這三種方法都不完全適合在香港推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首席顧問王小偉指出,三種方法各有利弊,未必能圓滿地解決香港的問題。

 「處理廚餘可說是不合乎經濟原則,因為它水份含量高,難以加熱。因此,如果利用焚化處理,需要先想法處理大量廢水,成本很高,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堆填則要佔用大量土地,又會發出嚴重惡臭及滲出廢水。分解機是西方國家多利用的方法,利用電熱去處理廚餘,但香港的居住環境細小,沒有足以應付分解器的排水系統,所分解的沙石和有毒廢料也會造成問題。」

 在2004至2005年間,香港就曾嘗試推行原地廚餘管理計劃;2005年開始,也推出一些處理固體方案,像生產者責任制、中央處理廢物、引入生化處理技術。這些都是一些具經濟效益的處理廚餘方法,但效果不顯著。

跨境協力 化廢料為堆肥

 生產力促進局在一、兩年前已嘗試解決廚餘問題,針對工業和商業的廚餘,在工廠、大商場等空曠的地方利用高效廚餘轉化器作原址處理,每天能處理500至2,000公斤的垃圾,分解過程為25至30天,可減少耗能,增加堆肥。

 在2006年,生產力促進局與廣州華南農業大學合作在廣州推行實驗計劃,把廚餘放進高效廚餘轉化器,經過攪拌和加熱,5日左右就產生堆肥,20多日後,堆肥就會完全成熟。由於這個技術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當局在能源效益方面盡量多做實驗,以防解決一個環境問題以後,產生另一個環境問題。

 王小偉指出,廣州及內地其他城市反而比香港更懂得處理廚餘。廣州很多餐廳和食肆,早已執行原址處理,並把大部分廚餘賣給養戶作飼料用途。他們採用的高效廚餘轉化器除了可以轉化廚餘,也能處理紙張、樹葉、木碎。生產出來的肥料,除了可以用作有機耕種及園景美化工程以外,還可賣給農業生產者作貿易,可說是「多贏」的商機。

 將廚餘轉化成堆肥的好處不少,在過程中不但能殺死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也是一種切合生態的處理方式,並能避免上述各種現有處理方式所產生的問題。

新處理設施 2013正式出爐

 上述研究的成果,催生了最近的設立廚餘處理廠的提議。雖然早在2001年,港府曾推行廚餘化肥試驗,在沙田安裝15部廢物處理機,因為堆肥機容量不高,而且發出臭氣,參與率只有4%,但無阻當局處理廚餘問題的決心。

 在今年10月,港府提出在大嶼山小蠔灣以3億港元興建有機廢物處理設施,並完成了兩周的諮詢。這設施選址小蠔灣,那是一幅列作「廢物設施用途」的地方,佔地2.3公頃,每日可處理工商業產生的700噸廚餘廢物。有關方面預計,每年可處理7.3萬公噸固體廢物。這計劃將在2011年動工,2013年完工。

 當局將會先在源頭分類廢物,以「散裝」或「筒裝」方式,經陸路運往處理設施。所有廢物會利用機械或光學儀器生化處理,經發酵消化20日左右,再送到堆肥設備加工,最後會成為新鮮的堆肥。

 經過多番轉折,廚餘處理總算踏上軌道,但對於香港整體的固體廢物問題,這只是一小步而已。為了解決環保問題,我們需要更多的公民教育和宣傳,市民才會留意到只有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才能實現願景的道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