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陳方安生不應把民生政治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07]

 ■楊正剛

 陳方安生首次以立法會議員身份出席立法會,並就社會企業動議發言。她繼續貫徹自參選補選以來民主至上的本色,表示沒有民主就沒有民生。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回應,政府已經致力推動民主、發展經濟、促進民生,並指出陳方安生在港英統治時期就曾主理過民生及經濟工作,對陳方安生的忽然民主、忽然民生表示質疑。其實立法會內官員與議員之間言語的你來我往相當平常,昔日被塑造為高高在上、不可冒犯的政府要員、「香港良心」,今天成為民選議員,當然心態也應有所轉變,冷靜地對待批評,把不同意見上綱上線成人身攻擊反倒有違民主原則,只怕是別人的批評一針見血、擊中要害。

 眾所周知,立法會是行政和立法意見互動的地方,官員和議員之間唇槍舌劍是司空見慣的平常事,特別是在前些年香港社會瀰漫泛政治化的時候,議員對官員的窮追猛打,甚至到了不問對錯的地步。官員在立法會接受議員質詢時噤若寒蟬,即使有理亦不敢堅持己見,施政嚴重受阻。經過幾年的強政勵治,社會氣氛漸趨和諧,政府的威信逐步樹立,行政立法之間的關係亦有所緩和,只許議員放火、不准官員點燈的「一邊倒」現象也開始轉變,官員對於議員同樣可以採取是其是、非其非的態度。陳方安生作為議員固然有權對政府的施政提出質詢,但當其觀點存在謬誤、有誤導市民之時,官員當然也可以直斥其非。

 陳方安生甫任立法會議員,就迫不及待地發揮獨沽民主的本色,把任何問題政治化,就連民生建設也硬民主扯上關係。但是,她的「沒有民主就沒有民生」的說法,不但邏輯混亂、推論荒謬,更暴露了她內心深處對港英統治的眷戀、對香港回歸國家的抗拒。在港英管治時期,沒見過她有為港人爭取民主而向港英當局據理力爭,反而因為對港英的指示言聽計從得以平步青雲,由社會福利署長、經濟司,直至成為首位華人布政司。回歸之後,西方傳媒又處心積慮地把她塑造為「香港良心」,披上令人迷惑的光環。因此,她對港英的裁培當然感恩戴德,認為唯有港英統治下香港才有民主,全盤照搬西方的政制香港才有民生。

 相反,陳方安生對於回歸以來,香港根據基本法的規定,循序漸進推動民主發展,立法會直選議席不斷增加,市民參與各種選舉的權利得到充分的保障和不斷擴大,市民對各個範疇建設可發表的聲音越來越大視若無睹,完全無視回歸十年來香港在改善民生、服務市民的成績,也等於把16萬公務員的努力工作一筆抹殺。總而言之,陳方安生的腦海已經形成根深柢固的觀念,就是英國的統治下,縱然作順民,也什麼都是好的;回歸國家,即使國家賦予香港高度自主權,實施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也是一無是處,不要說民主,就是連民生也沒有。

 陳方安生以忽然民主、忽然民生迷惑市民、攻擊政府,作為問責官員當然有必要揭穿其出於私心和謀求政治利益,而且曾德成的回應也是有根有據、恰如其分,讓市民再次看清陳方安生在回歸前後迥然不同的表現。也正為曾德成的回應說到了陳方安生的痛處,粉碎其虛偽的光環,所以她才氣急敗壞,把曾德成的實話當作人身攻擊。(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