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靈性與健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07]

 ■胡志偉 牧師

 最近有機會與一群中年男士分享靈性與健康的課題,反應也十分熱烈。港人開始對健康看重是一件好事;而新的醫學觀念由補救式治療轉為及早倡導全人健康。面對本港人口結構長者化,政府與民間團體要更積極地推動港人健康生活,間接地可減輕醫療費用,亦能提升生活質素。

本港缺乏靈性健康的研究

 西方探討健康,看健康的層面包括:身體健康、情緒健康、精神健康、社交健康與靈性健康。有些看靈性健康是人之所是,提供有關生存的目的和意義的認知;靈性可以說是個人在各項關係中達致和諧的狀態,此關係包括與自己、神、他人、自然、環境間融洽的關係;而宗教信仰僅是靈性的表達之一。靈性對身體健康有重要的作用,使人對個人際遇及身體有正面與整全的看法。西方已有不少研究,探討靈性與健康之間的關係,可惜本港在此方面所做的研究不多。

 由於基督宗教信徒佔美國人口一定的比重,有調查指出六成五病人認為與醫生談及靈性或宗教是一件好事,但只有一成醫生看靈性有助病人的康復,而樂意與病人分享。一般對靈性健康的理解,乃是這人感到一切事物有彼此連結的關係,能保持頭腦清醒,並能化作日常生活的部分,可與他人建立良好的群體生活。當人具備這些美好質素,就會有較佳的身體健康指數。

 有一項研究發現,那些定期返教會的信徒較一般人有更好的身體與精神健康,更少濫藥與醉酒,有更佳的生活質素,病後復原的能力也較強,婚姻與家庭生活更為美好,為人更為開朗,兒女成功機會更大,並能加增壽命。荷蘭復臨安息日會另一項研究,則指出信仰有助減少疾病;少一半患癌症的可能性,而患心臟血管病也同樣少。有類此研究發現,祈禱默想有醫治的效用,減少病人承受的身心壓力,如降低血壓等,使人從容不迫地應付各樣難題。

全人健康不能忽略靈性的質素

 當人感受到被愛,無論來自所信的神明或他人,就能經歷醫治與和諧。群體生活確實有助身體健康,而男士通常在友伴方面弱於女性,而孤僻的男長者壽數也短過女性。如何幫助男士有健康的群體生活,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健康的靈性使人心境年輕,有開放心態接受新事物,遇到逆境也不會輕易放棄,於是身心活得更為美好。一位心理健康的人,即使突發的事件不如原來預期般理想,也會有適當的回應。

 靈性使人對自己的感受更加敏銳,亦能有反省的空間;與他人相處之時,也會使人感到舒服。他們藉著認知,了解個人承受壓力的限度,也能適當地控制緊張和焦慮。他們會發現生活中或工作上的種種問題,並有能力化解問題,滿足需要。他們反對採用不適當的反應:如憎恨、生氣、輕率、自私、報復行動等,來宣洩個人的不滿;他們始於能維持正向的看法。部分由於信仰的力量,他們曉得尊重並豐富他人的生命,能夠看重他人的需求大於本人的。他們也會珍惜那些帶來歡笑的事物,如美好的天氣、孩童的歡笑、融洽的傾談等。

 筆者在此肯定與重視靈性,不是導人迷信或陷入宗教狂熱,乃是指出刻意否定或低貶靈性的渴求,才是不健康的表現。全人健康不能忽略靈性的質素,而健康的靈性經研究後,有助人的身心健康發展。(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