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分析指,08年是高通脹、低利率的一年,資金急劇流動,大量早前湧入的資金可能會隨時撤走,增加股市樓市風險。
許多投資者擔心08年出現金融大波動。這種風險的意識是正確的。今年頭11個月,美國、亞太和香港股市,都出現過巨大的波動。香港股市一日之內波幅達1,500點,已經司空見慣。亞洲地區的房地產、股市都升到空前的高位;利率又因本幣與美元掛鉤而走低,通脹壓力巨大,1厘的負利率迫使市民把積蓄投入股市樓市保值,西方的投資銀行又提高本港地產公司的評級,引導市民購入地產股,這正是西方大鱷狙擊股市的前奏訊號。2008年是一個高通脹、低利率的年份,是資金急劇流動的年份,也是西方經濟明顯放緩的年份,過高的資產升值已達到足以調整的地步,大量的資金湧入意味著隨時可以撤走,危險正在醞釀之中。 ■本報記者:張晴雲
基金的普及化,使各國的儲蓄流進了歐美的金融市場。外匯的買賣不僅配合貿易量的急升,而且成為各國人民投資賺取差價和利息的工具。期貨也不再局限於生產商穩定成本的需要,而是投機獲利,並以槓桿形式推動股票、物價、匯率變化的工具,石油期貨近月飆升至近100美元,起起跌跌,弄得全球金融大動盪。結果,金融交易量不再同物貿生產活動掛鉤,而是一個虛擬市場,近年衍生工具大量推出,對沖基金如雨後春筍,以槓桿買賣方式獲利,這不能用投機去形容,而是高賠率的大賭博。下注賭博經濟已經同實質的傳統生產分離了,其增長速度不再受工農業的增長速度左右,以十倍一百倍的速度遙遙領先。
衍生工具致金融大動盪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之前,西方的股票、期貨、外匯交易量均大約為實物交易量的兩到三倍,但七十年代中期開始,金融交易量突然增加,全球外匯平均日交易量,1973年為150億美元,1983年達到600億美元,1992年為1萬億美元,2001年為3萬億美元。在二十世紀末,世界物質貿易總額為6萬億美元,而金融產品交易額為600萬億美元,世界真正的貿易不足金融交易量的1%!
貿易額不足金融交易1%
七十年代末,各種金融產品,如股票、指數期貨、外匯指數期貨等花樣百出。到了今天世界各種金融衍生工具已經達到1,400多種,除了各國貨幣,還有7萬多種有價證券在世界交易。股票交易額與上市公司的增加值,匯市交易額與世界進出口貿易總額,期貨交易額與其期貨交割額的比例都接近100比1,並且加速度地向更懸殊的比例擴展。
股市樓市現大鱷狙擊訊號
距離1997年已經十年了,亞洲地區的房地產、股市都升到空前的高位;利率又因本幣與美元掛鉤而走低,通脹壓力巨大,一厘的負利率逼使市民把積蓄投入股市樓市保值。正是這時候,西方對沖基金利用日圓匯價低、利率低,借入日圓進行利差交易,湧入香港和內地投人民幣資產升值之機;西方的投資銀行紛紛提高本港地產公司的評級,把預測的價位吹到很高的水平,引導市民購入地產股。這種情況相當熟悉,這正是西方大鱷狙擊股市的前奏訊號。
2008年是一個高通脹、低利率的年份,是資金急劇流動的年份,也是雙方經濟明顯放緩的年份,過高的資產升值已達到足以調整的地步,大量的資金湧入意味著隨時可以撤走,豪宅呎價由05年凱旋門31,000元升至07年名門4萬元,大量的一手樓宇樓花並沒有上會做按揭,說明炒家佔了大多數,用家是少數,這是97年也曾很熟悉的場面。危險正在醞釀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