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西九發展應有新創意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10]

 ■石禮謙 立法會議員

 溫家寶總理在會見前往北京述職的行政長官時有感而發,說他在新加坡訪問時「邊看邊想著香港」,他說,香港經濟發展勢頭雖然很好,但是面臨的競爭也是很強,形勢迫人。就此,他向曾蔭權提出從四方面提升香港競爭力的意見,包括創新、人才、知識和環境。

 溫總理的談話抓住了香港發展的核心問題。事實上,按照溫總理提出的四個方面,香港與新加坡雖不可處處比較,但許多事實顯示出新加坡比起香港更具危機意識。新加坡政府近年不僅制定政策積極吸納外地人才,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包括用減稅來吸引投資者。在發展旅遊業方面,新加坡就連一向禁賭的政策也因為經濟發展、提升競爭力而改變,真正做到了體制創新,而且在科技創新上,新加坡也是不遺餘力的。

本港會展業危機漸現

 香港則未能因應時代變化,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地發揮創新精神。例如最近立法會動議辯論本港會展業發展,政府在回應時就又再是老調重彈,獨沽一味。面對新形勢,其策略除加快興建新場館、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擴建外,再就是研究盡早展開亞洲國際博覽館第二期擴建計劃,把該館的展覽面積增加至10萬平方米。力圖在場地規模上與對方縮小差距,以為以此可以防止會展業的滑落。

 眾所周知,會展業是本港傳統經濟之一,過往二十年,我們憑借著自由港及交通運輸的便利,旅遊配套的完善,信息自由的流通,法制健全及整體服務高效優質,使香港贏得「亞洲展覽之都」的美譽。不過,近年本港會展業卻要面對周邊地區的強勁競爭,即使危機不在即時,但隱憂揮之不去。

 事實上,新加坡、澳門、廣州與香港分庭抗禮之勢正在形成;泰國、深圳、東莞也不甘落後,誓要從中分一杯羹。當今市場競爭已是全方位、多角度、具創新意念的競爭。以會展業為例,我們的競爭對手各自擁有本身的創意和獨特優勢。廣州的優勢是展館面積龐大,智能化程度高。據知廣州琶洲會展中心第三期工程竣工後,該場館可超越目前世界第一的德國漢諾威博覽中心,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會議展覽中心。此外,論經驗,廣州舉辦過五十年共102屆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有較為成熟的國際展覽經驗,許多大型國際展覽,例如汽車、機械等都在廣州舉行。廣州不僅是傳統的中國展覽之都,在交通、地理上也享有優勢,而且地處「世界工廠」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中心,是華南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城市。

 澳門則是另一番景象。澳門過去基本上與大型會議展覽無緣,但澳門懂得利用本身優勢去發展會展業。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就刻意打造有特色的會展業,將休閑娛樂、度假與會議展覽結合在一起,盡顯其地方特色。據聞其面積為香港會展中心兩倍的會展場館一開業便接下40多宗訂單。

 其實要與廣州比場館大小,香港不是對手;與澳門比聲色犬馬,香港也不可能與澳門比較,但香港有香港的優勢,有我們自己的強項。事實上,香港有百多年西方文化入侵歷史,中西文化淵源甚深,而且自由開放,又有購物天堂之美譽,旅遊、服務業都具有很高的水準,最重要的是香港有一流的會展人才,有優良的法制、金融、交通、信息等配套軟件和硬件。優勢和特色配合一起,會展業的發展完全可以別具一格,而且互相輝映,相得益彰,關鍵是特區政府要有創新思維。

西九有條件興建新的會展場地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是香港一塊不可多得的發展用地,按照規劃,該地區將發展成包括擁有博物館、藝術中心、劇院等文娛設施的文娛發展區。如果特區政府有創新思維,在保證這些設施得以落實的基礎上加添其它元素,對整個西九龍乃至九龍地區發展都會帶來更大的協同效應。例如在該區興建新的會展場地,將其建設成集文娛、會展、旅遊於一身的多功能文娛藝術會展中心,輔以酒店等旅遊設施支援,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地理優勢,相信完全可以為本港會展旅遊業注入新動力。

 事實上,西九龍文娛藝術區地處九龍交通樞紐地帶,除機場鐵路、地鐵外,未來廣深港高速鐵路終點站也設在該區。而該高速鐵路又是本港未來溝通聯接珠江三角洲地區,實現區間一小時往來交通的重要幹線,建成後勢必進一步加強該區的人流、物流,並以此產生巨大的擴散作用。而鄰近尖沙咀商業區又可為該地區人客旅遊購物增添方便。加上將來興建的博物館、藝術中心、劇院,若在該區參加會議或展覽而又入住本區的酒店,相信外地客商不愁沒有好去處。他們可以到尖沙咀區行街購物,到油尖旺區享用地道美食,又可在西九文娛藝術區參觀博物館,到藝術中心、劇院聽歌劇、看表演,體會香港文化,整個旅途絕對會令客人感到既方便舒適,又豐富多彩。

 在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興建會展場館及酒店設施的另一好處,是可以帶動九龍、新界西、大嶼山東涌等多個地區的就業,為上述地區居民就業提供出路。而會展場館、酒店等正可以提供適當的職位。

 當然,或許有人會批評這樣的發展會把西九龍文娛藝術發展區變相成為另一個地產項目,但我認為在維持有關文娛藝術項目不變的基礎上,該區發展的性質不會改變。相反適當注入其它元素,會令整個地區發展更臻完美,更加有活力,而透過規劃及提升地積比率,這樣的發展不僅不難做到,而且會更有效地使用這塊珍貴土地,為香港再添光彩。(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