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傑出設計師系列:陳秉鵬 創意停不了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12]
放大圖片

 今年,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的富豪榜上,沒有他的名字。

 不過,另一本美國設計雜誌《Contract》的「美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排行榜上,他卻榜上有名。

 他是陳秉鵬,英文名叫Eric Chan。

 「我不想經常重複自己的工作,例如設計完一枝牙刷,它的世界跟做廚房用品的不同,做椅子、汽車和飛機亦可以不同。設計不是有一個特定的範疇限制了你,相反是提供一種服務,配合新的元素,再提升至另一個層次。」

 55歲的他沒有食言,現在他豈只是單靠設計產品搵食如此簡單?「多年來工作,就是為了可以做自己鍾意的事情。」

與竹結情

 陳秉鵬最近回港,應邀參加由香港設計中心策劃的「創作9707」項目,跟全球性的辦公室傢具製造及服務商Herman Miller合作,讓他跟竹再續前緣,設計了名為「ECCO 9707」的竹椅。

 他們首次的邂逅,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我在貿易發展局工作時,負責第一個的工藝設計展覽,全部展覽品都是用竹,好似是用竹來做一枝枝棒,搭建時就用『入筍』的方法。」往事如煙,陳秉鵬只能依稀地記得,但談起今次的設計,他立即滔滔不絕。

 「竹在文化方面,是四君子之一,而且它的柔韌度高—竹椅本是低價產品,要提升至高檔產品,最重要的便是其柔韌度。竹被屈曲後會回彈,可以因應弧度而承受不同人體的力;椅子不是新的,但甚麼椅、材料,以及怎樣用法才是新的。」陳秉鵬娓娓道來竹椅的設計,配合了人體工學,務求令到椅子承受用家身體不同的力度,促進血液循環,更加上文化感情方面的考慮。

 的確,看似柔弱的竹竟可安穩地盛載著他的鐵漢柔情。「自己在美國二、三十年,當被邀請參與『9707』的計劃時,也反省自己做這個計劃的意義。香港的回歸,當中包含很多矛盾、身份認同,自己有美國的身份、中國的身份、國際的身份……我想找一種材料可以反映文化感,既有代表性又要有發揮的餘地。」

 1976年,陳秉鵬在理工學院(即現時理工大學)產品設計畢業,年輕小伙子跑往貿發局工作,不久再往美國修讀碩士,繼而在彼邦打天下至今,由黑髮變灰白髮的他,贏得了一個又一個獎項、讚譽:曾獲得《New York Times》、《Newsweek》等雜誌推選為年度「最佳設計作品」、英國《i-D》雜誌評為 40 位在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Business Week》譽為「舉世矚目的美國新一代天才設計師」等,在89年時更在紐約成立了ECCO Design公司。

做到便得著

 出自陳秉鵬公司的產品,可謂包羅萬有、五花八門,由小型家庭用品的牙刷、雪櫃、洗衣機,以至大型的公共火車,甚至滑翔飛機等,幾乎大小通吃;也許,這是他走在設計路上仍樂此不疲的原因。

 「不是要保持靈感,而是挑戰,覺得自己不可以滿足現狀,經常渴求更好的(hungry for new better)。我做第一個電話跟做第十二個電話,每個要求不同,都是新的故事,加進新的意思、insight。」他爽快地道,如果你容許自己沒有靈感,是會死的;從前的陳秉鵬,不是這樣的。

 「在香港時只知道產品的生產速度快、效率高;到了美國才明白產品是人對生活的價值、文化的條件,既要滿足心理又要符合人體的需要,但香港的經驗令我在彼邦很有優勢,知道怎樣由idea到生產出台。」陳秉鵬自資開發的第一個電話,正取自港、美的優勢而研發。

 「以前的零件很大,我偏選用扁零件,設計太新穎,沒有美國公司肯做,惟有回港找開廠的朋友幫手做樣版,朋友說沒有人會買,太artful、unrealistic,當然有氣餒,回美國後再找公司幫我推出。」他笑著道出往事,仍沾沾自喜。

 「其實我當時不知道有幾難(找美公司出新電話),如果知道這麼難就不做了,但不知道嘛,it's fun,沒有一個benchmark,亦沒有好與不好的,做到就gain,nothing loss。」他得到了。

 八十年代,他憑著替笨重的電話瘦身成功,電話充滿美感、又有流線型,獲得了美國的公司青睞,更捧走《Business Week》的年度最佳設計作品獎。

向高難度挑戰

 現時,陳秉鵬已不能從設計產品中滿足自己,猶如攀越一個山峰,要挑戰另一個高峰。

 「現在的挑戰是做Research and Strategy,一個產品的好處需要很多的配合,例如市場推廣、財務、科技和時間等配合……即使我幫間公司設計產品,設計之後你間公司都不懂得去執行,所以現時幫客戶公司做策略、顧問,如我替LG做了多年雪櫃、洗衣機等,他們也有百人的設計隊伍,點解仍找我們合作?提供給他們的,正是thinking。」

 年過半百的陳秉鵬說起來,拚勁猶在,好像注滿油的跑車,在這條設計路上繼續開快車。文:鍾欣琦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