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石油輸出國組織暫無意壓抑油價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13]

 ■周全浩 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教授兼香港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早在七十年代,石油在國際貿易中,已成為最重要的商品(以金額計算)。國際油價的升跌直接影響黃金價格,各國的通貨膨脹率和對外貿易平衡。

 全球最大的三個產油國是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前蘇聯)和美國,它們的領先地位自1970年起已經維持了三十多年了。根據英國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統計二零零七年年刊(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07)的數據顯示,2006年全球五大石油生產國為: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前蘇聯)、美國、伊朗和中國,它們的年產量分別為5.146億噸、4.805億噸、3.118億噸、2.098億噸和1.837億噸。另一重要的事實是,中東擁有全世界三分之二的石油探明儲量。

 2006年,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油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四十二,石油探明儲量亦很大;非石油輸出國組織佔總世界油產量百分之四十三,但石油探明儲量遠低於此比率。換言之,將來世界對石油輸出國組織的依賴性一定會增加。

高油價未拖累全球 產油國無意增產

 自八十年代以來,石油輸出國組織主張透過石油產量的調整,以穩定國際油價。因為它們意識到,油價上升雖可增加其出口的利潤,但若油價長期過分高企,可能會弄巧成拙。

 因為出口石油的厚利,會推動其他產油國增產,意即謂部分油組國的市場份額將會被侵佔。再者,國際油價過分高企,可能會引致全球經濟衰退、降低世界對石油的需求;此外,太高昂的用油成本,亦會激發耗油國積極開發替代能源,以減低對石油的依賴性。綜合而言,上述三項因素對油組國的貿易遠景都不利。

 國際油價大約由零三年每桶25美元,躍升至零七年近100美元一桶。五年間油價增幅達四倍之多,縱然石油輸出國組織對此表示關注,但於今年十二月的會議上沒有宣佈增產。

 現在,不論是油組,或是非油組成員國,如俄羅斯和墨西哥,皆無意壓抑油價。原因是高油價暫時沒拖累全球經濟增長,故各產油國樂得享受高油價,以賺取豐厚的外匯收入。

 以俄羅斯為例,1998年時曾出現經濟衰退,面臨破產。近年它積極出口天然氣及石油,由於能源價格高企,它賺入龐大的外匯儲備,該國目前為全球首五位龐大外匯儲備國家之一,現時已經重振聲威,可見油價的威力。

 石油已經不再是純粹商品,而變為一種金融工具,如股票、債券和外幣般可以炒賣。早年本人在美國華盛頓參加國際能源經濟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nergy Economics)的年會時,當時會議的主題之一為國際石油。其中一名為台灣中油公司分析國際油價走勢的經濟學女教授說,她經過一番觀察後,發現石油走勢是不可預測和甚難捉摸的。

期油已演變成另一種金融槓桿工具

 會上還有美國大經紀行僱員的演講,他們指出曾在國際期油市場賺取大量金錢。現時國際油價的變動已經不再純然由石油的供求所決定,而要用炒賣金融的技術,如走勢分析去看待。例如若油價升至頂點,可能形成「雙頂」或稱「頭肩頂」。如果油價跌破上升軌時,是一個危險訊號等,這些都是常用的術語。將來這些熱錢撤出期油市場之時,油價會急瀉,快得令人難以置信。

 目前炒家欲將油價炒上每桶100美元之上,因此開動所有宣傳機器,宣揚國際油產快見頂,石油供應將日益緊張之說,以收火上加油的效果。對於那些反面的客觀資料,則完全漠視。

 1999年初,亞洲金融風暴後,有些國家經濟出現衰退,國際油價曾跌至每桶10美元。到2007年,油價已飆升至每桶100美元,八年間上升十倍。由於石油變成一種金融工具,油價已經升過了龍。在這高企的國際油價下,石油公司應否收購石油資產,值得商榷,情況就如1997年時的香港,在樓價過高時購買土地,並不划算。(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