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雲
特首曾蔭權於十二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政改報告,報告如實、全面向中央反映香港社會對普選議題的意見,是一份積極的、有建設性的政改報告。
香港社會務實看待普選
報告包括在二○一二年先行落實普選行政長官,是民意調查中反映出的半數市民的期望,應受到重視和予以考慮;與此同時,在不遲於二○一七年先行落實普選行政長官,將有較大機會在香港社會獲得大多數人接納;香港社會對於循「特首先行,立法會普選隨後」的方向推動普選,已開始凝聚共識;就行政長官普選模式仍有不同方案,及對於立法會普選模式仍是意見紛紜。不過,訂定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的時間表,有助推動這些問題的最終解決。
從上述情況看,香港社會形成「特首先行,立法會普選隨後」,及可於二○一七年實行特首普選的共識,這反映香港社會在普選時間表的問題上,顯示出越來越大的務實性和包容性。
但民調不能代表所有民意,立法會議員亦是部分民意代言人,還有區議會及社會不同界別、人士的意見。
立法會議員有一半是支持不遲於二○一七年或二○一七年及以後達致普選特首,只有少於一半的議員支持二○一二年雙普選;有超過三分之二區議會通過動議,支持在不遲於二○一七年或在二○一七年先普選行政長官,立法會普選隨後;有超過十五萬個市民簽名支持在不遲於二○一七年及在二○一七年或以後普選行政長官,其中有超過十三萬個市民簽名支持先落實行政長官普選,立法會普選隨後。
曾蔭權為香港政制發展作出了巨大努力
曾蔭權日前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政改報告,是特區政制發展關鍵的一步,也是他履行政制發展承諾的體現。他在做第一任特首期間,已經開始向普選最終目標出發作出努力。他在二○○五年提出了循序漸進發展民主的政改方案,為了爭取二○○五年政改方案通過,曾蔭權和政府高官在立法會努力拉票到最後一刻,盡了最大的努力,但結果還是被二十五位立法會反對派議員「捆綁」在一起,未能取得立法會三分二議員而被否決了得到多數市民和中央支持的政改方案。
上述政改方案被否決後,曾蔭權於二○○五年底至二○○七年上半年,又通過策略發展委員會對政制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今年下半年又發表了「政制發展綠皮書」並進行廣泛的公眾諮詢。經過三個月的諮詢期,在這諮詢的基礎上向全國人大常委提出報告,是如實反映了港人、社會對普選的普遍期望。
正如行政會議成員、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鄭耀棠指出,曾蔭權提交的報告如實反映了香港民意的走勢,也不折不扣地反映香港的情況,可令人大常委會對香港政制發展有個全面的評估,再分析二○一二年及二○一七年的民主發展中,應採納對香港社會進步、香港經濟發展及香港穩定最有益處、最好的結果。
政制發展必須平衡各方利益
關於普選問題,中央是十分關注的,早在一九九○年,中央已將最終普選的目標納入基本法內。中央考慮香港政制發展問題,是以港人的利益為依歸,要有利於「一國兩制」為取向,在回歸十年的實踐中,港人親歷其境,有目共睹,無數事實已經證明這是毫無疑問的。
有關政制發展問題,這是各種利益的交匯點,它涉及政治權力的分配,直接關係到每一個市民的政治權利和香港的長遠發展,正因為這樣,便成為香港市民關注的焦點。正如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強調說,政制發展是一個極度複雜的課題,處理不當會製造和激化社會矛盾,故特區政府必須以高度負責任和審慎的態度,考慮歷史因素,顧及社會實際情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