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交通擠塞日益惡化是本港空氣質素差的「死結」,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文件昨又重提建議實施道路收費,以疏導車流,提高空氣質素。
事實上,根據政府最近的車速調查顯示,去年繁忙時間主要道路車速已較02年大幅減慢超過一半,汽車經過部分主要道路進入紅磡海隧,理論上跑步或騎單車的速度比駕車還要快。有環保團體指車輛流動愈慢,噴出的廢氣便會在空氣中積聚,成為「廢氣重災區」。
本港空氣污染情況惡化,改善交通擠塞一直被視為提升空氣質素的重點工作。根據運輸署剛完成的車速調查顯示,本港過去5年,港、九、新界3區的平均車速均有下降趨勢,包括夏愨道、軒尼詩道、告士打道及皇后大道中等,減幅由4.4%至37%不等。其中,早上繁忙時間便以公主道往紅隧入口的塞車情況最為嚴重,汽車平均時速由02年的20.7公里急跌至去年的8.9公里,跌幅達57%;中環皇后大道中的車速亦由每小時23.3公里減至14.6公里,跌幅近40%;告士打道及軒尼詩道等灣仔主要道路,亦下跌約10%。
另外,過海隧道流量不均亦是引發塞車的詬病,自東區海底隧05年加價後,紅隧擠塞情況加劇;相反,當年用來分擔紅隧車流的西隧,卻因收費過高,不少司機寧願塞車,也使用收費較便宜的紅隧過海,間接加重銅鑼灣及尖沙咀一帶路面的負荷,亦令該些地區的空氣質素成為「廢氣重災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