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戲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細說帝女花:《帝女花》撰詞編曲兩皆稱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18]

 粵劇《帝女花》中多首動人的樂曲,不僅令全劇的唱段更為豐富,更使此劇得以廣泛流傳。當中最為人所傳頌的,莫過於「庵遇」的「秋江哭別」,以及「香夭」的「妝台秋思」。

 「妝台秋思」本屬琵琶曲譜,音樂家於二三十年代演奏時配上洞簫、笛子等樂器,豐富了樂曲的旋律,使此曲由琵琶曲演變成江南絲竹。這情況在當時是常見的,如將「潯陽夜月」改成「春江花月夜」;「月兒高」變成「霓裳羽衣曲」。三四十年代,李芳園先生將五首獨立的琵琶曲,合為一首「塞上曲」。「塞上曲」的其中一段便為「妝台秋思」。此曲講述王昭君思念故國,曲調旋律如泣如訴。後來,王粵生將此曲發掘,認為樂章淒涼的感覺與駙馬公主的以死殉國的情節配合,故而套用在「香夭」中。王粵生將「妝台秋思」加工、潤飾,再創造的過程與新元素更讓人耳目一新。

 除了「香夭」震撼人心外,王粵生更將大調「秋江哭別」套用在「庵遇」中,也是相當成功。此曲的樂章豐富,用上整段來貫穿全場實不容易。若然掌握不當,觀眾自然感到沉悶。然而「秋江哭別」旋律優美、節奏緊湊,由慢至快的樂章鋪排能夠配合劇情發展的高低起伏,觀眾更沉醉於此。從曲譜的選用,可見王粵生眼光獨到,加上唐滌生的生花妙筆,兩人的配合可稱天衣無縫,相得益彰。阮兆輝更憶述一段故事,原來唐滌生是不懂工尺的,故在撰詞時須先交由王粵生按照每個音韻填上合乎音律的文字,然後再撰寫合適而華麗的詞藻。由此可見唐君確是編劇奇才。

下筆前先了解史實

 唐滌生的內涵更見於「香劫」一場的環境佈局。「香劫」中出現過極多有關紫禁城的建築名稱,如月華門、鳳彩門、玄武門等。上述建築全是有根有據,且仍見於故宮之中。紫禁城最南面是南門,沿中軸線往北走便是玄武門,皇城左右更有東、西華門。這些建築物的位置佈局,與「香劫」中的描述完全吻合。又如劇中寫闖賊由奉天門(南面)一直殺往玄武門(北面),故此崇禎只有往北方而去,步出皇城便見煤山在望,崇禎見大勢已去,唯有選擇自縊於此。這些建築物完全符合紫禁城的實際環境。因此,唐滌生令人仰慕的不只是他對文字的琢磨,其下筆有根有據、文學根基的深厚更讓人敬佩,只可惜天妒英才,誠為粵劇界的損失。

 * 本文撮錄自港台第五台由阮兆輝、張敏慧主持的「戲曲天地—細說帝女花」節目內容。

 網上重溫可登入http://www.rthk.org.hk/rthk/radio5/tco/。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戲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