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1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教考結合 雙贏發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19]

——談中國語文科校本評核的實施

許守仁 課程發展議會中國語文教育委員會主席

 2007年的中五畢業生,是第一屆接受中國語文新課程教育,以及應考新考試模式的學生。這是香港中國語文課程和考試發展的里程碑,標誌著課程與考試終能攜手同步,全面照顧學生的學習需要。教考結合的改革在初期的適應階段,為我們帶來一定的工作量,然而,為了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得到全面照顧,我們相信這是有意義的。

 中國語文科2002年實施新修訂課程,提出九個學習範疇:讀、寫、聽、說、思維、中華文化、文學、品德情意和語文自學。為了配合課程發展,新考試的設計包含了公開考試和校本評核兩部分—公開考試可以在特定的時間,以劃一的方式考核學生部分能力範疇,而校本評核則讓同學透過日常課業、閱讀和其他語文活動,表現所學,使那些未能在公開考試中反映的學習成就亦得到充分肯定,兩種評核互為補足。

新措施好處

 由於校本評核不包括校內測驗的平時分和考試分數,我們可因應學生的學習進程,安排不同類型的課業,讓同學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發揮所長;無需為了應付校本評核而在校內不斷測考。這種考試設計,為師生提供彈性和空間,也配合現時語文學習和教學的情況。

倒流效應

 早前在一個時事特輯中,一位女同學收到會考成績後,在鏡頭前說:「這次的成績抹殺了我平日的努力。」這不禁令人想起,莘莘學子自幼稚園開始接受教育,歷經基礎教育以至高中教育,若單單在公開考試中未能盡量發揮,確是莫大的遺憾。然而引入校本評核,能夠為公開考試提供一個平衡的機制,避免了「一試定生死」的缺點,還鼓勵同學力爭上游的學習態度。此外,校本評核協助教師培養學生「語文自學」的習慣,體現「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改革目標。校本評核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培養閱讀習慣,參加不同類型的語文活動,發掘學習樂趣。例如筆者有些學生選擇用詩歌創作、有些選擇用短片製作,來表現他們的學習成就。

實施方式

 近十年,不少地區在公開考試陸續引入校本評核,以改善學習、教學和評估。今屆會考中,有三分之一的中學選擇在第一年實施校本評核,考評局在考試完結後,為教師提供了個人的評分回饋,大部分教師的評分都在合理範圍之內,這可減輕老師的心理壓力,也為日後評定學生成績時加強了信心。實施初期,學校可按照本身情況,逐步按年實施。我們可以在這機制下,互相借鏡,交流經驗,接受培訓,加強師生的信心,迎接評核的轉變。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香港在公開考試中引入校本評核只是一個初始階段,有關當局須整理經驗,提供更深化的培訓,在系統層面,政策須繼續保持明確的目標和堅定的方向,在實施方面則彈性開放,精簡細節,給教師更寬裕的時間和空間。筆者相信,我們可以在逐步的實踐中積累經驗,向前邁進,為未來的一代打下堅實的發展基石。(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