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工業家建言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工業何去何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20]
放大圖片

東江集團董事長 李沛良

 香港工業從50年代開始騰飛,其後的三十多年,有相當輝煌的發展;但從80年代香港製造業工序開始搬到珠三角後,香港工業的重要性就每況愈下,製造業生產值從以前佔生產總值的30%,下降至佔生產總值的4%,且高增值工業非常缺乏;同時,製造業所吸納的勞動人口亦從1980年的約90萬降到了目前的約10餘萬人,香港工業相對於周邊城市,已失去以往的競爭力。

 要探討香港工業的日漸衰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給香港的建議可謂一語道破:「專業技術人才出現斷層、研究開發新產品的投資一向偏低、區內缺乏大型高科技企業、政府對高科技工業扶持有限、高地價高工資推高成本、本地不少企業仍採用家族式管理」。但難道因為這些障礙,香港的工業便一蹶不振嗎?

香港發展工業 仍具一定優勢

 其實香港發展工業仍具備一定的優勢,香港不管在資訊流通、質量管理、科技人才及管理技術都具備較高水平,為能與國際接軌,這種種都有助於香港開發高增值企業;從另一方面,自1997年金融風暴及樓市泡沬爆破,香港的經濟便如死水一般,沉默了一段頗長時間,這足以證明單是靠金融、旅遊等服務業來支撐經濟是存在極大的風險,香港必須有實質的生產經營來保持經濟發展,提供經濟和就業的多樣化及平衡化,分擔經濟不景而帶來高失業率的風險。

 長久以來,香港政府對工業是採取「積極不干預」政策,一切都由看不見的手去調節;但其實參考香港周邊城市,如日本、新加坡及深圳,政府都會在政策上和行政上支援和協助企業,所以香港政府亦應效仿左鄰右里而對工業有所支援,這些支援不應被視為「干預」;至於何謂「干預」,比如硬要長江截流,這就是干預及帶破壞性的,但如在沙漠上廣植林木,令到樹木茂盛,就應該不是干預,所以香港政府應該在自由市場經濟原則下,給予工業最大的支援,例如制定稅務優惠政策,給予廠商在香港設廠頭幾年可享有免稅優惠,以吸引港商回港設廠及吸引新的投資者來香港投資設廠。

技術研發投入 政府理應加大

 另外,香港政府在技術研發的開支遠遠落後於其他周邊城市;據統計香港政府在技術研發的支出,不到生產總值的1%,要知道發展高增值的工業,技術研發的支出是不可缺少的;所以香港政府應加大在技術研發的投入,甚至可以設置稅務優惠,例如企業在科技投資可以以雙倍的金額來抵減利潤,以鼓勵企業在科技研發的投資。

 無可否認,高地價及高工資是香港發展工業的一大障礙;但其實早於很多年,香港政府亦撥出一些偏遠地方的土地,如元朗、大埔興建工業h,以較低的成本租賃或售賣給企業,以減輕他們在廠房方面的支出。

改變工業政策 重點扶持工業

 最後,香港政府必須要改變以前的積極不干預的工業政策,而改為重點扶持工業,令工業從原來的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邁向高技術和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培育一些以科技為主導的香港生產企業,再引入一些跨國企業來香港投資設廠,不單止帶來資金,更重要的是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加上祖國龐大及廉價的勞動人口作後盾,香港的工業必能恢復以往的光芒。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工業家建言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