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林京賢
台灣流行音樂的發展不比香港早,卻已經玩出了花樣來。先來了一個叛逆的范曉萱,後來又出現溫婉的陳綺貞;另一邊廂,寶島的獨立音樂亦不甘示弱,近年樂隊的音樂功架,幾近追上國際市場。
筆者近日聽的是Post-Rock樂隊——甜梅號的新專輯《謝謝你提醒我》。不經不覺,這張新碟離他們上一張專輯《是不是少了什麼》,已經有六年時間了。
那時候,台灣的獨立樂隊才萌起不久,還沒有今日的百花盛放。甜梅號由三位搖滾新手組成的樂隊,曲風是Post Rock、Shoegaze和Slowcore。以當時角度看來,採納這樣另類的曲風,自然惹起了當時另類樂迷的注目;台灣樂迷還紛紛議論著「台灣樂隊的時代來了」這類美好的幻想。
最後,那時代當然未有來臨,樂迷對他們的稱謂——「台灣第一後搖團」,卻又沒有隨時日溜走。
甜梅號被稱為Post-Rock樂隊,有尷尬的地方。以他們的意識形態來說,看出了後搖樂隊常見的特徵:富時代感的美術設計,偏長的專輯和曲目名字。但以大眾對Post -Rock編曲的理解,都是由簡單的鼓擊和結他勾弦進行,再以巨大的結他音牆來表示激烈的部分。
甜梅號的音樂,給予聽眾一種Slow-core的手法和Shoegaze的嘈雜音效。而更重要的是,他們既不是song-based,也沒得見Post-Rock的編曲手法。有趣的是,他們對錄音的要求和樂器演繹上,往往帶出一種偏執的平衡,也可以說是一種癖性。
舉例說,新專輯《謝謝你提醒我》內的〈三分之一的搖籃曲〉。曲目不見有任何高潮起伏,即使是後段趨近密集的樂器,還是刻意地控制了平衡感。
另外最備受討論的〈新流浪運動〉,樂器亦沒曾減慢或停頓,幾乎填滿在每個小節上。而錄音上也是讓每樣樂器都相當突出。
不論是鼓、結他和貝斯都分庭抗禮,而從錄音技術上,可能是那種平衡感產出的原因。
誠然,在《謝謝你提醒我》中未有聽到曲目的統一性,缺乏了過場曲目,以及因為過度的平衡而失去了故事感。
筆者覺得甜梅號那一份對自家風格的十年堅持,並不簡單,而Post-Rock本來就是提供給新音樂的出路;也許有一天,他們的新專輯能夠更好地發揮其「平衡感」,以此又創造出一個新曲風;只是,這又是多久以後的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