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黃載言
這是一張出色的Soundtrack。聽眾只需對故事有些微認識,從頭到尾傾聽這張CD,即能感受到其中要傳遞的訊息;不像某些以音效為主的OST,《Into The Wild》要表現出一個放浪者的心聲,是個人的、唯心的、起伏交錯的。
電影由金像影帝辛潘執導,改編自作家Jon Krakauer 的同名小說,內容講述傳奇流浪家Christopher McCandless的生平事跡;他為了體驗生活,於1992年獨自前往亞拉斯加國家公園「獨居」百多天後,被發現陳屍在一輛廢巴士裡。
大碟以幾首既positive又輕快的〈Setting Forth〉、〈No Ceiling〉、〈Far Behind〉揭開序幕:簡單的曲詞,透視了Chris由出發的亢奮、旅途中的疑慮、再重新丟下束縛的舒泰,一一透過音樂展現出來,聽起來也很有「公路」的味道。
至〈Rise〉,Eddie獨自以四弦琴自彈自唱,經初段的心理調整後,這歌給人一種獨對荒月唱吟的味道。隨後有〈Long Nights〉的落寞心聲;據說,當年Chris只帶了乾糧與幾本書就出發。可能,他的確是想透過這行動來證明一點東西。
後面的〈Society〉及〈End of the Road〉,前者是Eddie想表現出Chris那種在荒野上的超脫,而後者則是想描述Chris可能在面對死亡前的時刻,結尾就以Acoustic結他托底的安魂曲〈Guaranteed〉,歌詞溫婉卻有力:「Wind in my hair i feel part of everywhere. Underneath my being is a road that disappeared.」
也許,當Chris在找尋一些意義時,反而令他更迷失,想得過度也找不到答案,墮進無邊無際的問號裡…… (注:最後在5分鐘過後還有一段,reprise的,請留意。)
大碟以接近搖滾樂的鄉謠式曲風掛帥,結構聽上去像一個人在講一些只屬「他」的故事。由作曲至樂器演奏皆由Grunge班霸Pearl Jam的主音歌手Eddie Vedder負責,他本身亦活像一個流浪者的性格——他在樂隊是主音,也有化名負責美術及其他非音樂創作的東西。
Pearl Jam除了請暖場樂隊外,不少時候Eddie Vedder會獨自提著結他或口琴,走到台前獻唱一兩首節奏較慢亦較感性的作品;而Eddie為本片創作的歌曲就很有這種濃烈的個人感、單獨感,絕對適合電影的整體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