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目前生活在大興安嶺的鄂溫克族人,仍飼養馴鹿協助搬運工作。
鮮卑族自嘎仙洞南遷至「大澤」(今呼倫湖一帶),又出大澤南下蒙古草原,其間輾轉數千里,路途艱辛,尤其是大澤之中泥濘難行,氣候多變,鮮卑人是如何完成如此偉大的民族大遷徙一直是個謎。據館內講解員介紹,傳說當年鮮卑人走在大澤時迷路,又遇連日大霧,眼看就要困死在大澤之中。此時,一頭神獸從天而降,引領他們走出了大澤。《魏書》中記錄鮮卑族南遷出大澤時亦有類似記載:「有神獸,其形似馬,其身類牛,先行導引,歷年乃出」。
傳說與歷史如此巧合,這神獸到底是什麼動物呢?
在現今的黑龍江省大興安嶺,中國最後的使鹿部落敖魯古雅鄂溫克人,使用著一種叫馴鹿的動物來為他們搬運貨物。此外,當地古代還大量生長著麋鹿,其角似鹿,身似馬,尾似驢,蹄似牛,被當地人稱「四不像」,頗像傳說中的神獸。
馴鹿體形較大,但較之於馬、牛等身輕,且其蹄為牛蹄狀而蹄瓣較大,適合在泥濘中行走,能夠長途跋涉,可以在鮮卑族走出沼澤時為他們馱載東西。另外,在後世發現的鮮卑族建築構件磚塊以及衣服帶飾上,經常出現神獸的圖案,尤其在盛樂博物館館藏的「神獸方磚」上所雕的神獸,其形象與馴鹿或麋鹿酷似。種種跡象可見,鮮卑族對馴鹿或麋鹿有圖騰崇拜的傾向。有關專家和一些研究學者推測,神獸可能就是馴鹿或麋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