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企業社會責任與社會企業責任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24]

楊志強 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

 早前匯豐銀行宣布要將提款下限調高到三百元,但由於外界輿論非常激烈,匯豐最終從善如流,取消有關計劃,使廣大市民可以繼續用櫃員機提取一百元現鈔。這件事帶出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如果匯豐是一間社會企業,它當然把用家的需求放做重點,將大多數市民的需要放在首位,盈利還是其次。可是匯豐是一間跨國上市企業,它是以盈利為依歸,管理層必須要令公司運作更具成本效益,才可以將利益最大化。

銀行新措施應考慮市民接受程度

 相信各位讀者也試過在銀行排隊超過半小時以上,因為我們很難預計逗留在銀行的時間。不少星期六不用上班的一族也會趁星期六上午的半天例假,去銀行做個人帳戶事宜,銀行推薦應用網上銀行系統,但是接二連三的網上保安問題實在令人難以安心,還有很多人尤其老人家覺得還是到銀行走一趟較為有保障。但是銀行為提高盈運效益,縮減客戶在櫃員機提取現金的次數,並關閉較少客戶的偏遠地區分行,即使大排長龍,也不會特別增加分行的櫃員數目,這對一些長者、殘疾人士及綜援人士尤其帶來不便。因為他們身處較少客戶的地區,負擔不起也應付不來網上銀行及提款機服務。我們有什麼方法才能誘使企業要對社會負上責任,尤其是每年「賺大錢」的企業,犧牲他們的盈利來服務弱勢社群,方便小市民?

 以匯豐今次提款機事件為例,反映出大型私營牟利機構,也需要考慮廣大市民的接受程度才推出新措施,而且也要有政治頭腦,廣泛諮詢民意,這樣才能保障企業的名聲。要知道銀行是陪伴個人成長的最佳拍檔,有信譽的銀行才能得到客戶的垂青。銀行的服務更有機會和個人財富累積有關,銀行應該任重道遠將客戶「由小湊大」。

香港需要一間社會企業銀行

 究竟香港有多少企業能負責任地設計產品及服務時真的有考慮不同客戶,尤其是弱勢社群的需要呢?企業是否知道他們的社會責任除了搞環保、做慈善等「實在」或「門面功夫」外,還需要包括為弱勢社群設計度身訂造服務呢?!

 因此,香港應創立一間社會企業銀行,專門服務弱勢社群之餘,也以大多數小市民的利益為依歸,並以二零零六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所建立的鄉村銀行一樣,專為窮人而設。相信不只是未發展的國家需要這些為窮人的銀行,發展地區或發達國家也有此需要。像香港這個貧富較懸殊的地方,就更有迫切性需要了。

 雖然這類型銀行,現階段在香港似願景多於實際。希望香港能像美國一樣,能有一些「有心」的銀行家,能設立社企銀行,服務廣大社群,顧及整體社會和基層市民的利益和需要,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在提供服務時,可全面考慮窮人的需要,提供一些適當的貸款及理財計劃,協助窮人自力更生及脫貧,以弱勢社群的價值觀為考慮點,設計服務時能考慮他們的特殊需要。(文匯論壇)

 個人網誌:hk.myblog.yahoo.com/ckyeung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