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戲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細說帝女花:《帝女花》流傳半世紀 仙鳳鳴劇團功不可沒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25]

 《帝女花》能在粵劇劇壇流傳半世紀,仙鳳鳴劇團仝人的努力可謂功不可沒。此劇於1957年首演,時值劇團漸趨成熟的階段。各台柱的傾力演出,加上精彩的劇本、優美的音樂相互配合,成為一時佳話。但亦由於時代的不同、觀眾的欣賞水準有異,首演時只能吸引一些粵劇愛好者欣賞。普羅大眾,甚至年青一代則未必能夠有機會欣賞此劇。

灌錄唱片水準甚高

 幸而仙鳳鳴劇團於1960年將《帝女花》灌錄成唱片,劇中多個角色皆由首演的演員演唱。雖則是唱片錄音,但各紅伶的演繹卻與現場演出無異,水準之高,令人佩服。唱片的流傳可謂膾炙人口。時至今天,一般戲迷所熟悉《帝女花》的版本,大多是唱片本。由此可見,唱片推出的成功將唐滌生的作品從另一個渠道傳揚開去。另外,一個慈善演唱亦讓此劇得以深入每個家庭。1972年,「六.一八」水災引起各界關注。一眾粵劇紅伶、曲藝名家紛紛響應以義唱籌款。任白選唱一曲「香夭」,可算是水準之作,白雪仙女士更認為這次演出是她演唱「香夭」以來最滿意的一次。同時,電視台更將這個義唱籌款作現場直播,使每個家庭也有機會欣賞到任白的風采,以及「香夭」的優美動人之處。

 將粵劇成功改革、傳揚,並帶領至另一個領域,仙鳳鳴劇團的功勞實不容忽視。劇團由1956年成立,成為粵劇界一股極強的力量。第一屆演出的《紅樓夢》、《唐伯虎點秋香》、第二屆的《牡丹亭驚夢》,令不少從事文化研究的學者對劇團另眼相看,這對於粵劇界是一種鼓舞與支持。第三屆的《蝶影紅梨記》亦逐漸積聚一群粵劇愛好者;1957年,《帝女花》的面世得到觀眾一致讚賞,由此可見,劇團的發展是有層次、有階段的。仙鳳鳴是一個有朝氣、有目標的劇團,領導人更有著極強的魄力,積極為粵劇界進行改革。比如:劇團尤為注重音樂的設計與配器,故而重新把中樂帶回粵劇劇壇,一反當時主要以西洋音樂作為領導的局面;另外,劇團服飾的用料亦逐漸棄用膠片,改穿顧繡,此風一出,其他劇團無不倣傚。劇團的認真處事、嚴謹製作,對粵劇界作出不少貢獻。

 時至今天,不少年青人有機會接觸粵曲粵劇,把戲曲視為文學去欣賞,這也應歸功於唐滌生從元曲雜劇中吸取養份,致力改編成多個出色的粵劇劇本有關;加上各台柱的高度配合,陣容強盛可謂一時無兩。可是,由於當年的科技未如今天發達,致使觀眾們只可以從唱片、粵語片中一窺演員的精湛演技。然而仙鳳鳴劇團成功將粵劇推展至各個層面,這種跨世紀的影響,實在是無法估量。

 * 本文撮錄自港台第五台由阮兆輝、張敏慧主持的《戲曲天地—細說帝女花》節目內容。 http://www.rthk.org.hk/rthk/radio5/tco/。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戲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