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2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撤併 港企老闆意闌珊 珠三角恐現倒閉潮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27]
放大圖片

 ■撐不下去的港企老闆逃匿,工人攔路追討欠薪。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羅愛文、趙鵬飛、劉揚、唐苗苗

 房康達,到內地辦廠20多年,一直懷揣一個夢想,「擁有自己的廠房」。今年初,房康達隨商會到廣東河源買了一塊地,廠房觸手可及。

 但房康達最近思考再三,決定將工廠以股份制形式交給追隨自己多年的老部下,自己放棄辦廠。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孫啟烈說,其實很多港商對於在珠三角辦廠已經意興闌珊。他預測:珠三角近兩年將有1萬到1.5萬家港企倒閉或被兼併。對於這個數字,記者採訪了數十位港商,沒有一人表示懷疑。

 房康達在深圳租來的廠房裡接受本報記者採訪,位置有些偏僻,廠房也顯得十分破舊,但房東今年還是把租金提高了三分之一。採訪中,接送記者、招待客人、解說廠情,都是房康達一個人。

 房康達告訴記者,其實迫使他做出退休決定的主要原因,還不是工廠目前看到的一些困難,而是「未來也看不到希望」。

 房康達介紹,他很多朋友都有這種想法。今年在他周邊倒閉的港企就有5家,而鄰近的平湖則達10家。往年,平湖每年只有1到2家港企倒閉。

材料漲價兩成 成品加價半成

 今年55歲的房康達不斷感歎做工廠「實在太累」。

 他從上世紀80年代來到大陸發展後,一直從事鐘表業。「以前做鐘表業的同行常說,做不了高檔做中檔,做不了中檔做低檔」。但如今,房康達卻是三個檔都做不下去了。

 在鐘表行業,流行這樣幾句話,「鐘表永遠做不大」,「做鐘表不要搞得太大」,因為鐘表行業准入門檻比較低,又沒有自己的研發,處於產業鏈的最末端。房康達告訴記者,今年生產手錶的各種合金材料上升了20%,但成品價格卻只上漲了5%。珠三角有一大批在生死邊緣的港資鐘表廠,分分鐘都有可能倒閉。

 房康達為什麼不考慮升級呢?他的老朋友、同為鐘表行業的港商吳朝東替他做了解釋。大多數鐘表行業港企,只是處身產業鏈的一環,根據客戶需要來生產產品。「這行潮流變化極快﹐如果加大投入走高端路線,一旦不符合客戶的需要,就有可能賣不出去而虧大本。」只生產配件,不做產品,決定了吳朝東這樣的中間廠商無法做品牌。何況房達康這樣的中小企業,根本無力做品牌呢。

工廠廉讓下屬 機器一折賤賣

 「平湖往年倒閉的港企只有一、兩家,今年已知道的就有10家」。

 其中包括手錶廠、服裝廠、裝配廠,甚至上千員工的中型電子廠也沒有辦法再做下去。吳朝東估計,春節前還有很多廠都將選擇關閉,單是鐘表行業內,就有很多與吳朝東關係不錯的港商準備提前「退休」,懇請吳朝東收購他們的機器,一台2萬多元的衝床﹐要價才2,000元。

 房康達說:「很多港商之所以選擇徹底離開,是不希望等到辛苦多年賺來的資金全部虧完後才回香港。」

 他自己也已準備好隨時「退休」,搬遷到河源的新廠房後,工廠將以股份制形式交給追隨自己多年的老部下,「有利潤可以分些利潤,沒有利潤就收廠租」。

 吳朝東贊成房康達的決定,他說自己今年40歲,也許5年後,也將走房康達的老路。「那時我有18,000平米的廠房,可以出租,就算每平米8元,也高過現在做工廠的收入。看來『退休』是不錯的選擇。」

 將珠三角的工廠關閉,以收取廠房房租度過晚年,只是港商「退休」後的一種選擇。房康達「退休」後就沒有打算回香港,而是準備留在河源,為鐘表廠做研發。記者了解到,還有不少港商關閉珠三角的工廠後,將返回香港從事貿易。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