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素玉 立法會議員
香港號稱亞洲國際都會,步伐迅速,新事物和舊事物的交替出現和沒落,來得太急太快,歷史還未來得及沉澱,便已流逝無蹤。難怪,香港常常被指為無根的城市。不過,這種失落的感覺並不獨特,因為當你走進其他歐美大城市,便會發現似曾相識,商場街道千篇一律,充斥著的不是耳熟能詳的品牌名店,就是三步一樓、五步一閣的大型連鎖店。屆時,你真正體會到香港果然是國際都會,因為箇中的單一、無趣、既無失望、更無驚喜的感覺,如出一轍。
不過,當你在刻板的氛圍中,偶然發現街角有一間港式茶餐廳,他鄉遇故知的感覺,悠然而生。除了急不及待地去「幫襯」一杯「絲襪奶茶」之外,你是否曾想過如何將這種百分之百,香港原創的地道飲食文化發揚光大?
茶餐廳文化符合文化遺產要求
本人促請特區政府爭取把茶餐廳文化列入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進而申報為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既不是天馬行空,也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我們經過初步檢證,發現這種源於香港的獨特飲食文化載體,無論從民俗性、獨特性、活態性、傳承性、流變性等十項要求著眼,都符合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條件。
作為最草根、最本土的飲食場所,港式茶餐廳究竟具備甚麼特色。對於香港人來說,這個不會是一個問題,不過,如果要有系統地向外推廣,整理歸納也是需要的。概括來說,港式茶餐廳的特色包括:第一,集中西飲食文化於一身,午市套餐既可以是俄羅斯羅宋湯配梅菜扣肉飯,又可以是中式老火湯加肉醬意粉,各適其適;第二是價錢便宜,十元八塊已有交易,普羅市民也可以負擔;第三是食品多樣化,一間小小的茶餐廳,餐牌隨時有過百項選擇,粥、粉、麵、飯一應俱全,甚至餐牌上沒有的,只要你講得出,他們都會盡量混搭(MIX AND MATCH)炮製,極富彈性;第四是不重形式,只求傳意的有趣術語,例如用「OT」代表檸茶,「靚仔」、「靚女」代表「白飯」和「白粥」,又有「茶走」、「加色」、「飛沙走奶」等,都令人發出會心微笑。
事實上,隨著人口移動和文化傳播,內地以至海外任何有唐人街的地方,港式茶餐廳都可以落地生根。很明顯,茶餐廳成為了香港人的獨創品牌。甚至可以說,在外國人心目中,茶餐廳比飛龍更加出名,更能全神地反映香港人不拘一格,靈活變通的處事方式。
既可推廣旅遊 亦有助優化餐飲業
對於茶餐廳文化申報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的支持聲音十分清晰。民建聯本月進行的調查發現,多達七成被訪者支持這個做法;更有八成被訪者會推薦來港的外國朋友光顧茶餐廳,反映茶餐廳已經超越平民化飲食場所的實用角色,而成為最代表香港人性格特徵的食肆。
一旦成功申報,香港保存本土文化的良好形象,肯定可以在國際社會上建立,對於推動香港的旅遊業發展,優化港式茶餐廳的文化和餐飲事業,及增加香港市民對香港的歸屬感,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必須強調,申報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這種民間飲食文化,而至於其他經濟或者旅遊收益等商業元素,不過是次要的副產品。因此,特區政府絕不能夠本末倒置,必須盡力防止「重申報、輕保護」的情況發生,不能把傳統文化項目包裝成毫無特色的嘉年華會,或者跳蚤市場的鬧劇,繼續上演。
政府應建立文化遺產資料庫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只有已加入成為公約各締約國的國家才可有資格向世界遺產委員會申報世界遺產。所以香港要申報世界遺產,必須先得到中央政府同意,通過國家向世界遺產委員會遞交一份相關的清單。而香港為要配合國家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必須每年向這兩部門組織提交代表作的更新名錄。因此,民建聯敦促政府加快建立包括「茶餐廳文化」的香港本土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及資料庫,並委派專責的部門作出跟進及向國家單位進行申報,帶領全港的民間組織為本地具價值的文物、景觀及文化等進行保育工作。
北京的景泰藍、福建的媽祖祭典、廣東的客家山歌和香港的「絲襪奶茶」之間,究竟有甚麼共通點?直到今天為止,他們確實沒有甚麼關係,不過,如果民政事務局支持這個動議,那麼絲襪奶茶,以至茶餐廳其他一切我們所熟悉的事物,就不只是停留於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而是與各省市其他傳統手工藝、民風習俗和音樂一樣,成為最能代表香港的地道文化。(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