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博士 鳳凰衛視評論員
二零零七年即將結束了。就在年底倒計時的時候,二十七日晚上,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娜齊爾遇刺身亡,成為這一年迄今為止最為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貝娜齊爾遇刺身亡後,巴基斯坦局勢立刻陷入混亂,另一位反對派領導人謝里夫已聲稱要為貝娜齊爾報仇;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的政治前途將因為貝娜齊爾遇刺而更為順暢,還是將更為艱難,成為巴基斯坦問題的一大懸念。與此同時,美國面臨的反恐局勢更為艱難。
其實,美國面臨的反恐困局,已非自今日始。從阿富汗到伊拉克,六年來美國的反恐困局一直持續不斷,而且終將成為美國總統布什的不可挽回的負面外交資產。從這個意義上說,貝娜齊爾的遇刺雖然是巴基斯坦的悲劇,但對於國際政治勢力的重組卻並沒有多少影響力。相反,今年國際社會在沒有發生如「九一一」或伊拉克戰爭這樣重大事件的同時,在國際政治的深層結構裡,卻正在發生一系列國際政治勢力的重組;而這些國際勢力的重組,相當程度上又與中國有關。
今年值得關注的三組大國關係變化
首先,美俄關係的惡化,是今年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雖然在「後冷戰時代」,美俄關係未來不可能發展到全面惡化的地步,但今年隨著俄羅斯對於美國在東歐部署導彈系統的強烈反彈,美俄最近幾年在國家地位的競爭態勢開始呈現白熱化狀態。
事實上,俄羅斯無論從宗教、國家實力還是戰略地位來說,都不可能與其他東歐國家一樣,完全融入由美國主導的西方世界。冷戰結束初期,俄羅斯由於實力嚴重衰敗而被迫採取親西方政策;普京上任後不久,恰遇「九一一」事件發生,俄羅斯也對美國的反恐鬥爭予以了堅決的支持。但這幾年,一方面隨著俄羅斯國力的逐漸恢復,尤其是深藏於普京內心深處的振興俄羅斯的雄心,另一方面由於美國在中亞數國策劃的「顏色革命」,美俄之間的戰略衝突開始由深層浮上表層。
明年,俄羅斯將舉行大選和最高領導人更替。下一任俄羅斯總統是否將延續普京的政策,以及美俄關係的深層邏輯將如何發展,值得密切關注。從戰略角度而言,美俄關係的適度緊張,對於紓緩中國的外交和國際空間是一個天然機會。過去幾年,由於中國崛起和俄羅斯的衰敗,美國將中國視為唯一的競爭對手。雖然由於中美之間意識形態和國家定位的原因,這一態勢未來不會發生根本改變,但俄羅斯的崛起以及在戰略上適度與美國緊張,將成為中國適度抵擋來自美國壓力的戰略依托。
其次,今年中國與歐洲的關係出現較為嚴重的動盪,其中主要是在中德關係上。兩年前,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宣佈提前大選時,筆者就曾預言中歐關係將出現動盪,歐洲將「親美疏華」,其間原因不光由於默克爾的個人傾向,而且也由於布什第二任期開始,歐美加強接近,而近年中國崛起的勢頭更使雙方一拍即合。
當然,中歐關係尚未出現全面動盪,即便中德關係也不會走向全面惡化的地步。但鑒於中歐關係是中國全球外交中重要槓桿的原因,中歐關係出現動盪,還是有必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另外,中日關係的全面紓緩是今年值得關注的另一個焦點。雖然中日結構性問題依然,但隨著福田上任,尤其是中國之行的展開,中日有可能進一步就確立雙方關係的機制問題展開努力。中日關係的改善,無論對於中國紓緩來自美國的壓力,還是對於東亞兩大民族提升智慧,面對共同未來都有極大的益處。
奧運之年:如何化解西方政治壓力?
隨著中國的迅速發展,中國外交的最高哲學應有兩個:一是走出去,亦即向著世界大國的方向發展;二是在此過程中,紓緩來自國際社會的疑慮、敵意和壓力,贏得更多的外交戰略機遇期。因此,今年出現的「兩激化,一緩和」的趨勢,亦即美俄關係激化、中歐關係動盪,以及中日關係的緩和,其紓緩中國外交壓力的作用值得關注。
另外,來自西方對中國的壓力出現某些微妙的質的變化。這一年裡,西方對華壓力從過去一味的硬性壓力(諸如人權、軍力透明等)轉為柔性壓力,亦即「責任外交」、「形象外交」等,這集中表現在達爾富爾、緬甸、全球變暖、「中國製造」、食品安全和奧運政治等一系列議題上。
如果說,對於過去的硬性壓力,中方已較為得心應手,那麼面對「責任外交」等柔性壓力,尤其是其介於合理成分與戰略陷阱之間的灰色區域,則可能是中國未來,油汽是明年在「奧運之年」面臨的挑戰。
未來七個月,在中國籌備奧運過程中,西方的這一壓力將表現得更為明顯。借奧運會之機,西方要求中國更多地開放媒體、尊重人權,往往利用跨國社會團體來施壓。這是一把「雙刃劍」,造成中國很難去拒絕,也不能完全接受它,否則將落入陷阱。這是中國面臨的外來挑戰變化最大之處。它由過去明顯的、是非分明的、對抗性的特徵轉變為現在具有「雙刃劍」特性的挑戰,中國不能對抗性地應對,而必須有更高層面上的技巧去回應,同時也爭取在可掌控情況下,日益提高自身的政治開放程度。(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