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月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深刻領會人大決定的意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1-09]

楊志紅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副主席 廣東省政協常委

 人大常委副秘書長喬曉陽來港解釋人大決定時,語重心長地表示:「希望廣大香港同胞深刻領會《決定》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緊緊抓住經濟全球化趨勢和內地發展給香港帶來的機遇,如果錯過這個重要的發展機遇期,貽誤發展時機,這是廣大香港同胞所不願意看到的,也是中央所不願意看到的。」喬曉陽其實代表中央表達了對港人的殷切希望,值得香港社會各界高度重視。

 雖然人大決定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但亦可分開認識。人大決定的現實意義,是對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修改及2017年普選時間表一次過作出決定,開啟了香港民主發展的新歷程,提供了一個清晰的藍圖,有助於減少社會內耗,大家可以朝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能夠相互包容,停止紛爭,齊心協力,共同朝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的普選目標邁進,這樣,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才能真正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上來。

人大決定找出最大公約數

 香港是一個成分多元、利益多元、文化多元、訴求多元、信仰多元的社會,普選議題由80年代開始,一直爭論不休。香港各黨各派,各界各階層在這個問題上,各持己見,壁壘分明,長期分化。過去幾年香港圍繞普選問題出現的泛政治化傾向,衍生數不清的爭拗。民粹主義泛濫,內耗和爭拗不斷,令政府動輒得咎,難以集中精力進行科學有效的決策,社會亦缺乏搞好經濟的和諧環境,這不僅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亦令香港社會產生了可能會被邊緣化的憂慮。倘若情緒之爭、黨派之爭繼續下去,將會嚴重禍害香港社會的穩定和繁榮。人大決定照顧了香港社會多元化的訴求,平衡考慮各種不同甚至相互對立的主張和訴求,從中找出最大公約數,符合香港的整體利益。港人已經厭倦了無休無止的內耗和爭拗,人大明確普選時間表,有助減少爭論,停止內耗。到2017年,香港回歸祖國已經20年,已經處於「五十年不變」的中期,隨著香港民主政制發展的經驗進一步積累,社會共識進一步凝聚,屆時先後實行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全部議員普選,應當是具備條件的。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人大決定的長遠意義,在於香港已踏入締造黃金十年的歷程,人大決定有利香港緊緊抓住經濟全球化趨勢和內地發展給香港帶來的機遇,立足國家,面向全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中央提出,本世紀頭二十年是加快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它同樣也是加快香港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香港未來黃金十年與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重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香港必須加強與國家同步發展的戰略,進一步釐清香港未來的走向以及在國家建設中的角色,並從港深共建大都會、粵港合作、泛珠三角合作等層次,謀求實質性進展。樹立起這樣的戰略思維,香港就可以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在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進程中,蒸蒸日上,立於不敗。

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第一要務

 行政長官曾蔭權去年11月赴京述職時,中央領導人在充分肯定本港良好發展勢頭及表示一如既往全力支持香港的同時,還強調特區政府要始終把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作為第一要務,並提出香港應從創新、知識、人才和環境四個方面提升競爭力。面對周邊地區的激烈競爭,香港應居安思危,在經濟暢旺的形勢下清醒看到本港面對的問題和挑戰,緊緊抓住經濟全球化趨勢和內地發展給香港帶來的機遇,從產業、教育、人才及環保政策著手,採取重大政策措施提高香港經濟的競爭力,不負中央的信任和期望。儘管本港經濟強勁復甦,股市屢創新高,樓市交投活躍,政府庫房亦水漲船高,但必須清醒看到,近年來的經濟暢旺並不代表本港的競爭力有了真正的提升,本港產業結構失衡,缺乏高增值、高科技創意產業的老問題仍未解決,加上本港原有的四大支柱行業優勢,亦正被競爭對手迎頭趕上。本港應從加強科技及高增值創新產業、提升本港教育質素、擴大輸入專才計劃、大力改善空氣污染等方面著手,切實回應溫總理的建議,從不同方面厚植本港競爭力。香港必須全力保持國際金融、貿易、物流、航運等中心地位,這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需要和重要標誌。

 深刻領會人大決定的現實和長遠意義,可進一步認識到,人大決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香港好,為維護香港的整體利益和廣大市民福祉,維護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發展經濟是香港的第一要務,香港各黨各派,各界各階層,都應共同朝人大決定的普選目標邁進,同時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上來。(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