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受到保護的洞庭湖濕地,逐漸復見昔日面貌。陳桐清 攝
本報駐湖南記者姚進、李程、黃躍輝
每年冬季,數以萬計的候鳥隨西伯利亞寒流南下,從寒冷的北方遷徙到洞庭湖濕地過冬,當中包括稀有的東方白鸛、黑鸛、白鶴等瀕危鳥種。為推動環保和生態旅遊,岳陽市政府近年均在入冬時節,於東洞庭湖舉辦觀鳥賽,吸引全球觀鳥愛好者到來對候鳥進行觀測、交流保育鳥類和濕地的經驗,構成一幅人類、禽鳥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這一切,都得益於岳陽市政府的有效拯救和保護,讓曾經遭到嚴重破壞的洞庭湖濕地,再次成為候鳥過冬的天堂。
從湖南岳陽城區到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的採桑湖,僅有近一小時車程,這咫尺之遙的距離把人們從喧囂都市帶回恬靜的大自然。冬季的洞庭湖濕地,依然是一片青綠,絲毫不見冬日的蕭瑟,也正因如此,才吸引了上萬的候鳥前來過冬。
晨昏之際,站在大堤上用望遠鏡向湖心望去,成群的鳥兒遮天蔽日,蔚為壯觀;水面上的白鷺輕輕滑翔,不時竄入水中叼起一條小魚;淺水裡,野鴨悠閒嬉戲,互相梳理著羽毛;天空中,大雁排成「人」字緩緩飛過,發出整齊而洪亮的鳴叫。冬日的洞庭湖,生機盎然。
再現多種瀕危鳥
東洞庭湖是中國7處列入《國際濕地公約》的重要濕地之一。每當冬季來臨,洪水退卻後的草地、灘塗、蘆葦洲灘非常適宜水鳥生存,成為它們的美好家園。目前在此已經記錄到的鳥類有315種,達數十萬隻之多。其中世界瀕危物種小白額雁更是這裡的「專利」,這種鳥在全球的存活量不超過35000隻,當中60%—70%都聚集在東洞庭湖。
在大堤和湖灘上,手持望遠鏡、相機的觀鳥賽參賽者隨處可見,大家都聚精會神緊盯著各自的鏡頭,隨時記下自己發現的鳥種,並不時與身旁的同好交流觀鳥經驗。
記者跟隨幾名參賽者慢步走向鳥群集中的湖灘深處,越往深處走,地上的鳥糞和腳印就越多,當走到離水不遠處時,寧靜的湖面瞬間熱鬧起來。本來在湖面和草地裡的鳥群,忽然「撲」地一聲,全飛到空中,發出各樣的叫聲。有的往湖中心飛去,有的盤旋幾圈後重回水面,有的掠過我們的頭頂飛向遠方。「鳥已經發現我們了,我們已經進入他們300米的警戒範圍了。」說這話的人正是這次觀鳥賽評委之一,美國監測專家Tom Dahmer。
成重要遷徙濕地
Tom Dahmer本身是一位觀鳥愛好者和生物學專家。記者遇見他時,他正在湖灘邊觀測一群白鷺,全身沾滿泥濘卻絲毫沒影響到他的觀鳥興致,仍然專注地擺弄著手中的望遠鏡。他表示,洞庭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鳥過冬地之一,也是全球候鳥一個重要的遷徙地,因此,保護好洞庭濕地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已連續參加5屆觀鳥賽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鳥類學家何芬奇教授也表示,從今年東洞庭湖鳥類棲息情況來看,鳥兒數量比前幾年明顯增多。
湖南岳陽憑借東洞庭湖濕地的鳥類資源豐富,自02年舉辦首屆「洞庭湖國際觀鳥賽」,至今已是第5屆。作為近年大力推廣的集旅遊、生態保護、環境教育及科研監測於一體的有益活動,觀鳥賽不同於一般的比賽,競技性並不突出,而是更多地強調公眾參與、相互交流。
已有15年濕地保護經驗的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副局長蔣勇表示,保護濕地和鳥類僅靠保護區獨力承擔是不可能的,5年前決定舉辦觀鳥賽的初衷,就是為生態保護尋找與社會結合的機會,重點在於普及環保理念和推動政府相關政策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