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月12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洞庭湖重塑候鳥天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1-12]
放大圖片

本報駐湖南記者姚進、李程、黃躍輝

 每年冬季,數以萬計的候鳥隨西伯利亞寒流南下,從寒冷的北方遷徙到洞庭湖濕地過冬,當中包括稀有的東方白鸛、黑鸛、白鶴等瀕危鳥種。為推動環保和生態旅遊,岳陽市政府近年均在入冬時節,於東洞庭湖舉辦觀鳥賽,吸引全球觀鳥愛好者到來對候鳥進行觀測、交流保育鳥類和濕地的經驗,構成一幅人類、禽鳥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這一切,都得益於岳陽市政府的有效拯救和保護,讓曾經遭到嚴重破壞的洞庭湖濕地,再次成為候鳥過冬的天堂。

 從湖南岳陽城區到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的採桑湖,僅有近一小時車程,這咫尺之遙的距離把人們從喧囂都市帶回恬靜的大自然。冬季的洞庭湖濕地,依然是一片青綠,絲毫不見冬日的蕭瑟,也正因如此,才吸引了上萬的候鳥前來過冬。

 晨昏之際,站在大堤上用望遠鏡向湖心望去,成群的鳥兒遮天蔽日,蔚為壯觀;水面上的白鷺輕輕滑翔,不時竄入水中叼起一條小魚;淺水裡,野鴨悠閒嬉戲,互相梳理著羽毛;天空中,大雁排成「人」字緩緩飛過,發出整齊而洪亮的鳴叫。冬日的洞庭湖,生機盎然。

再現多種瀕危鳥

 東洞庭湖是中國7處列入《國際濕地公約》的重要濕地之一。每當冬季來臨,洪水退卻後的草地、灘塗、蘆葦洲灘非常適宜水鳥生存,成為它們的美好家園。目前在此已經記錄到的鳥類有315種,達數十萬隻之多。其中世界瀕危物種小白額雁更是這裡的「專利」,這種鳥在全球的存活量不超過35000隻,當中60%—70%都聚集在東洞庭湖。

 在大堤和湖灘上,手持望遠鏡、相機的觀鳥賽參賽者隨處可見,大家都聚精會神緊盯著各自的鏡頭,隨時記下自己發現的鳥種,並不時與身旁的同好交流觀鳥經驗。

 記者跟隨幾名參賽者慢步走向鳥群集中的湖灘深處,越往深處走,地上的鳥糞和腳印就越多,當走到離水不遠處時,寧靜的湖面瞬間熱鬧起來。本來在湖面和草地裡的鳥群,忽然「撲」地一聲,全飛到空中,發出各樣的叫聲。有的往湖中心飛去,有的盤旋幾圈後重回水面,有的掠過我們的頭頂飛向遠方。「鳥已經發現我們了,我們已經進入他們300米的警戒範圍了。」說這話的人正是這次觀鳥賽評委之一,美國監測專家Tom Dahmer。

成重要遷徙濕地

 Tom Dahmer本身是一位觀鳥愛好者和生物學專家。記者遇見他時,他正在湖灘邊觀測一群白鷺,全身沾滿泥濘卻絲毫沒影響到他的觀鳥興致,仍然專注地擺弄著手中的望遠鏡。他表示,洞庭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鳥過冬地之一,也是全球候鳥一個重要的遷徙地,因此,保護好洞庭濕地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已連續參加5屆觀鳥賽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鳥類學家何芬奇教授也表示,從今年東洞庭湖鳥類棲息情況來看,鳥兒數量比前幾年明顯增多。

 湖南岳陽憑借東洞庭湖濕地的鳥類資源豐富,自02年舉辦首屆「洞庭湖國際觀鳥賽」,至今已是第5屆。作為近年大力推廣的集旅遊、生態保護、環境教育及科研監測於一體的有益活動,觀鳥賽不同於一般的比賽,競技性並不突出,而是更多地強調公眾參與、相互交流。

 已有15年濕地保護經驗的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副局長蔣勇表示,保護濕地和鳥類僅靠保護區獨力承擔是不可能的,5年前決定舉辦觀鳥賽的初衷,就是為生態保護尋找與社會結合的機會,重點在於普及環保理念和推動政府相關政策上。

退田還湖恢復濕地功能

 洞庭湖曾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全盛期面積達6000平方公里以上。但近百年來,在自然氣候和人為活動的雙重作用下,湖泊發生了巨大變化,面積不斷萎縮。上世紀50年代圍墾時期,洞庭湖上的狩獵、水產和農業活動嚴重威脅到鳥類生存。

封閉管理 候鳥增三成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開始意識到洞庭湖濕地的重要性,卻因為習慣勢力的影響,仍然注重湖區的資源價值,忽視生態價值。造紙企業嚴重污染水源,遍植經濟作物楊樹侵佔湖區,漁民使用「迷魂陣」、電打魚、涸澤而漁等非法捕魚方法傷害魚類資源,都使得鳥類獵食、生存空間進一步惡化。

 幸好當地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及時遏制了環境進一步惡化。1984年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實施了一系列重點生態工程,特別是對核心區域實施封閉管理以後,各種水生植物存活量明顯增多,鳥類食物充足,棲息量大大增加。候鳥數量由過去的9萬多隻增加到12萬多隻,種類也增加了12種。1998年洪澇災害後,洞庭湖區域大力實施「平垸行洪、退田還湖」工程,使得洞庭湖面積擴大了779平方公里。實施「禁漁期」、關停污染造紙企業、限制楊樹種植等一系列有力措施,讓洞庭湖濕地逐漸恢復原貌,並再次成為候鳥的過冬天堂。

 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副局長蔣勇表示,洞庭湖能夠恢復如此多的面積是個驚人成就,接下來的重點在於恢復濕地的功能而不是單純的面積。洞庭湖濕地在湖泊調蓄、緩解洪災、調節氣候、改善環境、淨化水質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生態服務功能。只有將這些功能也恢復到正常水平,洞庭湖濕地才算得到全面復完。

岳陽市長力推生態旅遊

 「洞庭湖濕地的保護和利用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現在的成果只是一個開始。」岳陽市市長黃蘭香表示,保護和利用洞庭湖濕地是他們未來工作的重中之重。從湖南省的地圖上可以看出,洞庭湖有三分之二以上位於岳陽境內,在治理過程中,岳陽扮演著最為重要的角色。

 洞庭湖濕地的保護和利用是一項複雜工程,關係到國民經濟的多個部門,也關係到湖區的多個子系統,各部門協調配合程度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治理和開發的效益和後果。黃蘭香表示,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建立長效協調機制。岳陽市已經成立了一個濕地保護領導小組,對洞庭湖的相關內容進行整體協調。

研究建濕地公園

 洞庭湖擁有豐富的可利用資源,如何在保護和利用之間尋求動態平衡,是解決洞庭湖治理的關鍵所在。黃蘭香表示,生態旅遊是實現保護和利用之間平衡的最佳方式,岳陽未來將重點推廣洞庭湖生態旅遊項目﹐同時對環洞庭湖區的企業採取更為嚴格的排污標準。黃蘭香透露,岳陽市正考慮建設洞庭湖濕地公園,目前正在研究可行性。

捕鳥高手變身護鳥員

 66歲的張後義是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位管護員,多年來一直協助保護區巡湖護鳥,多次阻止非法狩獵,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曾被偷獵者按在池塘裡險些淹死。這樣一位英勇盡責的護鳥人,50年前卻是當地有名的打鳥高手,死在他槍下的鳥不計其數。

 張後義曾經是君山農場捕獵隊的隊長,14歲便開始學習打獵。50年前,每逢11月份候鳥遷徙的時節,他便與56人組成的打獵隊來到洞庭湖湖灘上打鳥。「最多一次捕過2600隻,最少一次也在800隻以上。」說起當年的捕鳥生涯,張後義充滿悔意。1982年,國家加強了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張後義放下了手中的獵槍。1986年,他成為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員。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