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豬肉價格是去年下半年來中國最關鍵的詞,並因其引發了自改革開放後第三波漲價潮。
中國物價的敏感區早就跨越了邊界。中國政府9日宣佈油、氣、電等人民生活必需品近期內不得漲價,世界似乎都跟著鬆了一口氣。西方主流媒體將相關報道放在與以往批評中國人權時同樣突出的位置,「中國輸出通貨膨脹」的說法也應聲降溫。過去一年,全球充滿了物價上漲的壞消息,世界的價格大堤會不會崩潰,中國的表現至關重要。「中國有可能是廉價商品時代的最後一個守望者,但那個時代或許真的正在結束。」有專家這樣說,「中國政府對老百姓消費能力負責任的態度,間接使在中國產品消費鏈上的全球百姓都跟著在2008年受益。」 ■來源:環球時報
由於中國經濟影響擴大,很多看起來是中國國內的舉措已經具有了世界意義。總部在紐約的美國「世界政策研究所」前所長斯沃夫尼格說:「今天,美中關係具有了真正革命性的意義,歷史上從未有過這樣的情景:兩個擁有完全不同經濟哲學、經濟制度、經濟運行方式的國家,在實現經濟上如此密集的交往,要實現如此深刻的經濟融合,要史無前例地共同相互依賴,共同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強有力的動力」。
中國有問題 美國更緊張
世界各方早就在關心中國物價,僅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國《華爾街日報》上關於中國通貨膨脹的文章就不下數十篇。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去年10月專門舉辦「一個時代的結束?通貨膨脹重返中國」的研討會。有與會學者認為中國政府如果不主動採取措施,通貨膨脹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危機。在中國因為食品、玩具安全、美元資產等問題而遭受批評的情況下,又值美國政治人物在選舉年磨尖反華利爪,通脹問題應對不當將危及中國的國際聲譽。
價廉逼升值 價貴憂通脹
西方對中國物價心態複雜,一方面不滿廉價產品的質量,逼人民幣升值;一方面又擔心產品漲價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路透社8日題為「當心中國新的出口:通貨膨脹」的文章就集中體現了這種矛盾心情。報道稱,一直以來,美國的政客指責中國操縱匯率以確保出口產品價格低廉,從而獲取不公平貿易,如今他們可能發現一種帶來新麻煩的中國出口品:通貨膨脹。報道稱,不要忘了這是美國的選舉年。總統競選人十分清楚從中國進口產品的價格上漲將會惹惱美國消費者。如果美國議員和總統競選人不久開始抨擊中國輸出通貨膨脹威脅,那也是意料中的事。但與人民幣不一樣,通脹不是輕易能被政府(包括北京)馴服的東西。僅一天後,英國《泰晤士報》就推出題為「隨著廉價中國商品潮枯竭,通貨膨脹的威脅隱然迫近」的報道,報道稱,分析人士擔心,西方主要經濟體借中國產品價格的穩步下降來抑制通貨膨脹,可能將好景不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