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2月2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李焯芬 現代版「大禹」為國治水30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2-20]
放大圖片

 ■李焯芬與太太攝於三峽水壩前。李焯芬提供

——文藝青年懷大志 選修水利惠農村

本報記者:李浩彰、任智鵬

 中國流傳著一個古老傳說:古時水患頻仍,人民流離失所,大禹為了平息洪水,走遍了九州土地進行治水工作,長年飄泊異地,即使三次路過家門亦不入,傳為佳話。相距數千年後的今天,「現代版大禹」香港大學副校長兼土木工程系講座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焯芬,自70年代起不辭勞苦為中國的水利發展勞心勞力,30年來踏遍了內地偏遠地區進行水利工程,辦公室中常備行李箱,準備隨時到工地勘察,被全國政協原副主席錢正英以「大禹傳人」四字相贈,連其太太亦忍不住笑著埋怨他道:「難怪你經常不回家!」

 談到為何投身水利工程事業,李焯芬表示,一切要由文藝談起。中學時代,李焯芬在半山堅尼地道聖若瑟書院讀書。他笑說,那個年代社會並不如現在富裕,當時最大的娛樂便是看書。事隔多年,他依然清楚記得,當時放學後,會沿著花園道步行,經聖若翰座堂,穿過炮台徑,走到皇后大道中,走上那兩間很大的書局,打1、2小時「書釘」。

迷醉文學 心繫鄉土

 父親是國文老師,年輕的李焯芬也愛好文學,得過青年文學獎冠軍,堪稱「文藝青年」,蕭乾、蕭紅、端木蕻良、巴金等近代作家的作品都成了他的最愛。透過他們的小說,李焯芬從中加深對內地農村的了解,亦埋下日後投身水利工程的伏線。「這些作家述說農村社會的貧苦災荒,水利可說是農村的命脈。入大學,我希望具體做一點有用的事,所以揀了土木工程,因只有這科有得讀水利。」

 1968年於港大土木工程系以一級榮譽畢業,70年再完成碩士,其後他遠赴加拿大攻讀博士課程,畢業之後開始教學工作。至1978年他加入加拿大水利部門任高級工程師,輾轉升任至總經理。

離加返國 甘做「開荒牛」

 表面上李焯芬的事業可謂「順風順水」,不過,他並不因此滿足。當時內地的水利工程正處起步階段,原水利部長錢正英連同工作小組多次到加拿大交流「取經」,李焯芬多年在外國累積的專業知識便正好派上用場,為小組擔任翻譯及接待工作,至80年代初,他更獲錢的賞識,正式邀請回國當起「開荒牛」。就這樣,李焯芬便走上發展中國水利工程的道路,一走就走了30年。

 由80年代至今,李焯芬參與的大大小小工程數起來亦有20至30個,由選址、勘察、研究、做可行性論證和設計論證等,李焯芬事無大小,只要力所能及一定親力親為,由重慶、湖北一帶的長江三峽,走到河南的小浪底,再到四川、雲南一帶的二灘……中國不少渺無人煙的河山大川,都留下了李焯芬的足印,當中不無辛勞,「有時地方較偏僻要坐吉普車前往,一坐就可能是4、5小時。有時未開發到車路,就得走路或騎馬,試過有好幾次墮馬,好彩無受大傷。」

見證中國水利發展過程

 多年來,李焯芬就這樣見證、參與了中國水利日益壯大並完善發展的過程。而他的工作與付出,亦獲得中央政府的肯定,獲中國工程院委任為院士,成為香港極少數院士之一,不過本身篤信佛學的李焯芬表示,他的工作並不為追求甚麼名利,而他自己亦樂在其中。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