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海巖23日電】中國央行22日發佈《2007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披露了今年央行貨幣政策的取向。報告認為,中國經濟今年可能高位趨穩並適度放緩,而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的態勢尚未根本緩解,通貨膨脹風險加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分析指出,到目前為止,「兩防」的宏調基調沒有變,但財政政策要穩,貨幣緊縮要留有餘地,以靈活應對次貸危機和自然災害的後續衝擊。
報告並披露了央行貨幣政策取向:央行將認真落實從緊的貨幣政策,增強調控的預見性和有效性,注重引導預期,並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變化,科學把握調控的節奏和力度,適時適度微調,努力為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創造平穩的貨幣金融環境。其中「適時」、「適度」、「微調」等字眼,顯示出央行執行政策的謹慎也實顯其調控的「微妙性」和「靈活性」。
央行報告認為,在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以及產業和消費結構升級等因素的共同推動下,今年中國國民經濟仍可望保持較快增長,但隨著國際經濟運行不確定性增大和國內宏觀調控政策效應逐步顯現,經濟增長可能高位趨穩並適度放緩。從價格走勢看,由於結構性供給約束、外部輸入等因素對價格形成的衝擊短期內難以改變,CPI漲幅在上半年仍會維持在較高水平。
CPI上半年仍處較高水平
報告指出,在全球化加快發展及經濟轉型背景下,本次通貨膨脹形成機理更加複雜,國際市場價格傳導、國內供給約束以及資源要素價格調整等因素對價格產生了疊加影響。2008年初的冰雪災害也在短期內對價格上漲產生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總體看,未來一段時期通貨膨脹仍有可能維持較高水平。
通脹水平較高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首先,外部價格傳導、國內供給約束等因素對價格形成的衝擊短期內難以改變。國際石油價格仍在高位震盪,生物能源發展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經濟較快增長加大了糧食需求,加劇了全球糧食供求緊張格局。加之國內土地資源總體有限,人口增長、消費結構升級以及工業用糧需求持續增加,國內農產品價格上行壓力依然較大。
其次是通脹預期較強。央行調查顯示,2007年以來居民價格預期指數逐季走高。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64.8%的被調查者預期2008年價格繼續上漲,為有調查以來的歷史最高。通脹預期加大增加了工資上漲壓力,也會促使企業調整定價行為,容易形成價格上漲的擴散和自我強化。此外,受翹尾因素影響,即使沒有任何新漲價因素,2008年特別是上半年的同比CPI也會處在較高的水平上。
專家:「兩防」基調未變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指出,到目前為止,「兩防」的宏調基調沒有變,中國宏觀經濟無論長期還是短期都存在由增長偏快轉向過熱、由結構性價格上漲轉變為全面性的通貨膨脹的隱憂。
盧中原認為,今年上半年,整體物價形勢不容樂觀,2月份CPI估計還會高於7%,隨著下半年翹尾因素影響減弱,加上供給因素好轉,下半年漲價的壓力趨於緩解,預計經過努力,全年CPI略低於去年,有可能做到,但是難度比去年大。全年CPI保持在比較溫和的水平,不要盲目追求很低的水平。
盧中原認為,當前宏調,首先要完善物價調控政策,處理好穩定物價和改革資源價格的關係。其次是考慮到美國次貸危機的延伸及自然災害損失,財政政策要穩,迴旋餘地大;而從緊貨幣政策的實施要留有餘地,不能從緊就一味的減少增速、控制增速。現在加息空間受到擠壓,應盡可能使用其他貨幣政策工具如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調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