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見安)44歲甄先生在3年前患上無藥可醫的「多發性硬化症」。他形容人生像滑梯般急轉直下,病情在3年間急速惡化至失禁及坐輪椅的地步,其間曾想出7種自殺方法,但因兒子而頑強生存。雖然港大的研究發現,「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在首次出現病徵時使用干擾素可減少神經損害達40%,但每月干擾素費用近萬元,一般家庭的病人實難以負擔。
念及5歲兒 放棄自殺
任職五金行業的甄先生,婚後育有一名兒子,擁有一個小康之家。他說,在05年出現感冒病徵,向家庭醫生求診多達7、8次,仍無法痊癒。
甄先生本以為只是小病,其後有天起床時發現雙腿無力,立即去北區醫院求診,經磁力共振及腦掃描檢查後,仍未能肯定病因,遂建議他往私家醫院檢查,才知悉患上「多發性硬化症」。
甄先生在住院的兩個月內,曾想出7種自殺的方法,但「不希望當時只得5歲多兒子失去爸爸,於是決定留下來。」甄先生於06年再度入院,病情惡化至今要坐輪椅,更出現失禁,要進行人工造口手術,「患病後我的人生好像滑梯,傷殘津貼2千多元,但每月去醫院4、5次,車錢也蝕了。現在只靠妻子支持家庭。」
港大內科學系腦神經科助理教授陳灌豪稱,「多發性硬化症」是由免疫系統失調引起,病因是神經纖維的髓鞘脫失,影響訊息傳遞,患者會出現感冒、疲倦、手腳麻痹、刺痛等病徵,病情會漸漸惡化,例如走路時平衡或協調出現問題、失禁,最嚴重會智力下降,現仍未找出確切的病因,相信與基因、環境影響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