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教育局將為教學語言政策作微調,預料初中英文班數目會大增,約萬名學生或受惠。資料圖片
【本報訊】教育局擬讓中學就教學語言「校本自決」,學校可按師生能力及配套自選授課語言。當局估計現時有4成升中生有能力接受英文教學,但英中數目卻只佔中學總數2成多,「僧多粥少」情況嚴重。教育界人士指,校本自決下英文班數勢必大增,所有具能力的學生都有望以英文學習。按推算,因是次微調而受惠學生約萬名;另日後收生不俗的中中叫座力大增,勢必搶走部分以英語教學掛帥的直資、私校之生源,令本港的教育生態大變。
■本報教育組
現時全港中學數目約有500間;英文中學有112間,約佔2成多。檢討中一派位及中學教學語言工作小組成員、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校長馮家正表示,現時因英中學額不足,影響不少學生以英文學習的機會,「一些即使是頭30%,絕對有能力(用英文學習),但最後只能讀較好的中中。」
4成學生有望接受英文教學
他表示,是次校本自決實施後,上述4成學生都可望進入英中或英文班,情況將大為改善,而該批有能力但未能接受英文教學的升中生,便是最受惠的一群。以07/08學年為例,升中生共7.7萬人;但英中學額只得1.6萬個,佔學生人數20.7%,而具備能力以英文學習的學生約有4成,即有約1.5萬學生屬「有能力,無學額」,即使將可以較自由選擇教學語言的直資中學學額計算在內,估計有關人數亦有約萬名,他們將能在校本自決的新政策下受惠。
小組另一成員、港大教育學院助理教授張國華指,由於社會及家長的訴求,學校於校本自決下都盡可能安排以英文教學,有理由相信英文班班數將增加。不過他亦認為,由於運作情況複雜,大多數學校都將有不同比例的英文班及中文班,難以估計實際增幅,「現在不少Band 1生的家長主動在自收生階段選報中中,亦有英中收到的Band 1生正在減少,學校將會點開班,現在根本計唔到。」
他又提醒,校內按學生能力分流,運作時將要面對「每年上落車」、校內標籤、政府監管壓力大增等技術問題,當局、學校及家長間的糾紛亦會增加,必須要善加處理。
改善英中「僧多粥少」情況
另一方面,家長對微調期望甚殷,家長聯盟主席陳小珠指,現時英中學額「僧多粥少」情況明顯,不少學生雖有能力以英文學習,升中時也因競爭過於劇烈,未能如願入讀英中。她表示,若在校本自決下學校能因應需求增加英文班,有助學生接觸更多英文,對整個社會都是好事。
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家長教師會主席陳志輝指,普遍家長都肯定覺得「英中是首選」,不少水平較高的學生就算成功派往較好的中中,家長仍難免有負面或委屈的感覺。他表示若能建立機制,讓有能力又想以英文學習的學生入英文班,將是一大進步。
中大教育心理學系系主任侯傑泰表示,現時部分二線的直資或私校,以英語授課作賣點,日後或會被一些能開英文班的中中搶走客源;另一方面,中中之間的競爭亦會加劇,以能開多少英文班而一較高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