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2月2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紅包膨脹 百姓發愁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2-29]
放大圖片

 ■紅包在今天的社會裡,代表了什麼意義?資料圖片

陳曉鳳

 早年中國人過春節給小孩子的紅包(壓歲錢)不過幾角錢,僅夠買點兒糖塊兒。花這些小錢長輩沒有什麼負擔,小輩也歡歡喜喜。現在北京年節的紅包數額,卻早已「膨脹」到能傷筋動骨的程度。最小的紅包也得三百元,相當於北京一些低收入者百分之六十的月薪。這樣的紅包只能打發比較親近且不計較的孩子,重要關係戶的晚輩,那紅包就得上五百甚至一千元。即使月收入幾千元的工薪族,春節一輪紅包發下來也會傷了元氣。

 春節去親朋好友家串門兒,如果人家有個還沒有成年的孩子,那給紅包就幾乎是必須的禮貌。可能一進門人家孩子就等在那兒呢,甜甜地一聲「叔叔」或者「阿姨」,紅包立即就得掏出來奉上,於是孩子與大人的心都落了地。如果你粗心到恰巧沒有準備,那就會立時失了禮數。

循環遊戲 俗不可耐

 朋友孩子的紅包有時還能成心忽略,親戚孩子的紅包就萬萬不能減免,否則你在家族中的聲名就會受損。有親戚多且又都有年齡相差不多孩子的,紅包當然是一送一還之事,大人「出血」孩子受益,家庭收支也能達到基本平衡。更有那些家庭清貧卻懂事的孩子,轉眼就把剛收到的紅包悄悄「上交」父母,由父母再轉手發給別家的孩子。親戚之間這樣「倒騰」紅包絕非俗不可耐的遊戲,而是傳遞親情必不可少的禮節。

 如果需要發紅包的孩子多,紅包就成為不少人家春節最大的支出,其數額遠遠超過買年貨、出門旅行等開支。一位親戚回老家過節,小字輩的排著隊給她磕頭,磕一個頭給二百元,結果準備的紅包都發完了,後邊還等著好幾個孩子沒有磕完呢,她趕緊叫打住,再磕下去她連吃飯的錢沒了。她的退休金每月不過一千多元。大人沉重的負擔,只為博得孩子一笑。許多小戶孩子一年的零花錢,就指著春節的紅包,有權有勢人家的孩子過年收幾萬元紅包也不新鮮。大人從生活必需開支出咬牙省錢發出的紅包,往往成為孩子能隨意揮霍的「零花錢」。有老人年節發紅包成為習慣,一些已工作的獨生子女甚至還會坦然從長輩手中接過紅包。

討債書?結婚請柬?

 紅包身價倍增,難免就有利用紅包斂財的機靈鬼。一位年輕母親春節前就給剛一歲多的兒子買了個小雙肩背包,耐心教他說會:「大吉大利」四字,「整裝待發」出發去親戚家收紅包;結果從見重孫老淚縱橫的太奶奶到眾多叔嬸姑舅姨們人人出手大方,那紅包收得戰果輝煌。某效益較好企業的一位小伙子結婚,請了單位二十幾位同事參加婚禮,大家每人紅包都是一兩千元,新郎一下淨賺幾萬元。忍痛掏了紅包的同事面上笑盈盈,心裡卻可能在罵街。不過只要還得在一個單位混,接到結婚請柬就都得乖乖「割肉」。不少年輕人接結婚請柬如同接到一份討債書,笑在臉上苦在心裡。

 如果大學同窗好友結婚,那就多苦也得上,那是重要的社會關係。如今大學同學結婚紅包的行情是二千元左右。對一個工作三年的本科生來說,一個月接兩個請柬吃飯就成了問題。今年不少研究生在北京就業起薪也不過三千元上下,也還不夠兩個紅包數額。有倒霉的一個月接到幾個結婚請柬,肯定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了。當然也有審時度勢的年輕人敢於打破常規,悄悄自己把婚結了再向親朋好友發喜糖,雖然沒按傳統將終身大事隆重風光一番,卻得到更多人發自內心的感激。

 大規模地收紅包常常與豪華排場的婚禮密不可分。一對內退多年的夫妻,雖然每月兩人收入不到千元,卻拿出幾萬元為兒子舉辦盛大婚禮,幾乎花去他們的全部積蓄。然而請的幾十個親朋好友都送了不薄的紅包,婚禮基本達到收支平衡,取得面子與經濟的雙贏。

手術紅包 大夫「發薪」

 如果親朋好友之間送紅包還有幾分真情,那麼給醫生、官員送紅包就完全是出於冷冷的功利。雖然有關部門三令五申嚴禁醫生收紅包,但許多有重病需要住院開刀的病人,其家人不送紅包心裡依然不踏實,因為重病親人的命運就掌握在主治醫生的手裡,紅包就相當於重托。送與收的行動永遠在秘密進行,基本不會有被發現的危險。就是醫生醫德高尚不要紅包,看人家在手術台上一站七八個小時下來只吃一包方便麵,你心裡也會非常不忍。

 北京有些大醫院主治醫生的月收入不過三五千元,待遇遠不如醫院行政領導,更低於壟斷行業員工的平均水平。現在公眾普遍認為,「紅包現象」不應該僅在倡導醫德上做文章,其根子在於醫院分配制度的弊端,如果醫院讓知名大夫付出與回報基本相符,患者家屬也就不用自己用紅包給大夫變相「發薪」了。當然,也有不少名醫生再苦再累再清貧也不收紅包,有朋友在手術前非塞給某知名大夫幾千元辛苦費,就被堅決拒絕,不收紅包手術依然成功。明智的大夫把名聲和生活平靜看得比錢更重要。送不送醫生紅包?已經成為北京許多需要手術的病人或者其家屬要面對的痛苦心理鬥爭。

 有人認為,最盛大的紅包遊戲在官場。在功利趨動下紅包的形式可以千變萬化,而一個小小信封中裝張幾千元的購物卡,更能一切盡在不言中。今年春節北京最體面的交際紅包依然是購物卡,五千元的購物卡不過是中等水平。有聰明的給官員送禮僅送購物卡,據說某單位領導購物卡多得花不完,不得不再送給秘書等下級以籠絡人心。北京各大商場拿著購物卡在大手大腳消費的,都是有身份之人。有實力送購物卡的企業,當然也不會白花冤枉錢。

 有既不收也不發紅包的嗎?當然有。家族中,有親戚達成共識減免此陋俗的,可以從此無紅包打擾;社會上,我不求人人亦無求於我,也能避免紅包的煩惱。沒有紅包的世界,大概可以活得更簡單,人情也更淳厚。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