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兩會看神州之湖北.湖北 承接產業轉移 促開放型經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3-05]
放大圖片

本報駐湖北記者:鄒珍貴、俞鯤、馬湲湲

 隨著中央區域發展戰略導向效應的顯現,境外和沿海產業加快向中西部轉移,為湖北發展開放型經濟提供千載難逢的良機。在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中,國家率先批准武漢城市圈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讓湖北站在新的起點上。

 湖北省近年不斷推進的「打基礎、管長遠」戰略使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得到較快發展,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升級,市場主體活力增強,新的經濟增長點逐步增多,為加快發展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重點企業帶動三農建設

 新一屆湖北省政府繼續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支持重點龍頭企業做強做大,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突破性發展。湖北2008年計劃培育5家以上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加工型龍頭企業。重點進行優質糧棉油基地、畜禽養殖小區和水產片帶,21個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縣標準農田建設,擴大優質稻、優質小麥、玉米、大豆等種植面積,支持中糧集團加快「千萬頭生豬健康養殖」項目建設。通過「陽光工程」、「溫暖工程」、「雨露計劃」、「巾幗創業」「技能就業計劃」等培訓資源,確保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80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80萬人。

 在縣域經濟方面,湖北今年將推進縣城的進一步擴大開放,強化招商引資,積極承接沿海發達地區和周邊城市產業轉移。支持縣市辦好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力爭縣域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和財政收入有更大幅度增長。

續推「千億元產業計劃」

 湖北在現代製造業方面今年繼續推進「千億元產業計劃」的實施,力爭培育形成10個年銷售收入過100億元、100個過10億元的產業集群。著力培育光通信網絡和激光產業群、移動(無線)通信產業群、軟件於半導體產業群、汽車電子產業群、先進製造產業群、生物技術產業群、新醫藥產業群、新材料產業群、環保節能產業群和數字應用等十大特色高新技術產業群。重點抓石化、電子信息、紡織、食品等行業的改革及發展。

 開發區是湖北未來經濟增長的最大亮點,湖北將以武漢東湖高新區、襄樊高新區、葛店開發區等為主要載體,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等重點和優勢領域,加大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整合力度。今年,80萬噸乙烯、富士康、中芯國際、南玻多晶硅、南車集團武漢基地、東風乘用車等項目均會有重大進展。

拓金融服務促中小企業

 湖北今年將加大服務業領域招商引資力度,引導更多的資本投向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生產性服務企業、跨國公司來鄂設立地區總部、分支結構和服務中心。加快建設重點服務業區和與優勢產業集群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園區,支持鐵路、公路、航空和長江水運業發展。

 湖北省委省政府表示將全力支持武漢城市圈內地方金融機構重組。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表示,武漢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建設區域金融中心,而產權交易中心是金融中心建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武漢的產權交易中心應成為全省的金融中心,全國第4個產權交易中心。羅清泉指出,湖北要把產業投資基金建立起來,支持中小企業快速成長。「沒有大量的中小企業的成長,湖北整個經濟發展的土壤不夠肥沃。大量的中小企業可以催肥我們的經濟發展土壤。」

區域協調 拓城市圈輻射力

 武漢城市圈在「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落戶後贏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湖北省在推動城市圈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亦大力推動鄂中和鄂北兩大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襄樊全面提升城市綜合經濟實力,完善城市功能,在重大項目佈局方面將更多考慮促進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

 武漢城市圈目前的優勢產業包括高新技術、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製造、冶金及新材料、石油化工、橋樑與鋼結構、生物醫藥、農產品加工等。湖北省以此為基礎支持武漢城市圈各市完善產業分工,加強資源整合和產業融合,形成結構優化、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同時支持十堰、荊州、荊門、隨州等非城市圈城市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大力發展有競爭力的產業,盡快建設成為具有較強輻射帶動力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湖北省省長李鴻忠就曾表示,並不是只有武漢城市圈內的城市才能夠去「試驗」,「1+8」的範圍並不重要,重在試驗,城市圈周邊城市亦應解放思想,大膽試驗,敢闖敢拚。

 羅清泉在今年的湖北省兩會期間勉勵武漢不要滿足做湖北的龍頭,要有更大的信心和抱負做更大範圍內的區域經濟中心,「武漢的輻射力達100公里是武漢城市圈,輻射力300公里就達到宜昌襄樊,經濟的輻射力是與城市的實力成正比的,我們要爭取輻射力大一點,再大一點。」武漢必須與周邊大城市組成城市群,「圈上才是群」,幾個核心大城市、特大城市結合在一起組成城市群,成為國家的增長極。

建設試驗區 破除「內陸意識」

 2007年底,武漢城市圈獲批「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湖北在中部地區率先崛起獲得重要支撐,正如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所說的,「19個城市申請建設試驗區,最後落定中部,就是中部崛起戰略的一大成果。」

 「兩型社會建設」試驗區並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湖北在加緊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的同時,亦開始在全省內開展一場思想解放運動,省委書記羅清泉就曾在全省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求全省各級黨政官員和民眾再破「內陸意識」,使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好中求快。試驗區獲批,中央沒給具體政策,而「試驗」是給湖北的最大政策,湖北要衝破地區、部門的分割,要先在城市圈內實現突破!」

 羅清泉表示,要破除「內陸意識」,必須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向解放思想要活力。他要求全省各級黨政官員和民眾重新認識湖北在農業、工業、科教、文化、區位交通等方面的潛力和優勢。同時,清醒認識困難和差距,堅定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堅持「好」字優先,好中求快,促進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再攀新高。

 湖北省省長李鴻忠解讀試驗區建設時表示,武漢本來就有優勢,現在又有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這塊金字招牌,這是絕好的發展機遇。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是武漢城市圈建設新的試驗區的一大特色,試驗區重在試驗,試驗區劃大劃小不重要,重要的是試驗。這種試驗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體制、新的發展模式,只要不是中央明令不可為的,想到就要大膽地幹。為此,李鴻忠在今年的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出,「鼓勵競爭,激勵創新,崇尚成功,寬容失敗」。

湖北省主要官員

★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羅清泉

★ 省委副書記、省長:李鴻忠

★ 省委副書記:楊 松

★ 副省長:李憲生、郭生練、李春明、湯 濤、田承忠、趙 斌、張岱梨

★ 省政協主席:宋育英

★ 省政協副主席:李佑才、 鄭楚光、周宜開、陳春林、 段輪一、李宗柏、仇小樂、吳秀鳳(女)、鄭心穗

湖北省主要數據

★ 人口:6,070萬人

★ 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

★ 07年GDP總量:9,150億元人民幣(增長14.5%)

★ 07年吸引外資:實際利用外資35.02億美元

★ 08年GDP增長總量目標:增長10%

★ 08年發展目標:1.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4%;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3.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2%;4.外貿出口增長12%;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6.化學需氧量排放下降2.5%。

湖北省重點項目

★ 今年4月:第三屆中部地區投資貿易博覽會

★ 今年10月:武漢國際賽馬節

★ 武漢天河機場第二航站樓將於3月下旬投入使用

★ 武昌火車站改造工程今年10月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 武漢長江隧道今年下半年竣工通車

內外資並重 擴大縣域招商

 新一屆湖北省政府承諾未來將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先導戰略, 努力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堅持引進外資與引進內資並重,更加積極主動地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著力推進縣域擴大招商引資。

 未來湖北引資的重點將是以跨國公司為重點的各類投資者,引導外資投向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農副產品深加工等產業和項目。支持外商投資企業擴大生產能力和進行技術改造,吸引外資以並購重組、合資參股等形式擴大對鄂投資。以武漢成為全國服務外包基地為契機,大力引進和承接服務外包項目,推動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為此湖北正在將加快「大通關」建設作為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的手段,力爭以優良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增強對內資外資的吸引力。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