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必之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
廣州話有完整而穩定的文讀系統,每個漢字都可以用廣州音唸出來。我們在香港長大,對這事不感到怎麼驚訝。但從操其他方言的人的眼中看來,這絕對是一件不可思議的「壯舉」,因為某些漢字在他們的家鄉話裡根本沒有相應的唸法。我的台灣朋友就有這種感覺。可能因為廣州話有如此特性,所以它在吸收書面語的結構時也顯得特別寬鬆,許多語法結構在不知不覺間便從書面滲入到我們的口語裡。「比字句」的興起,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粵語繼承了古漢語成份
普通話和廣州話在語法結構上有不少差異,其中一個最受人注意的,是「差比句」。普通話的差比句帶有標記「比」,如「他比我高五公分」、「我比他賺得多」,因此也叫作「比字句」。傳統的廣州話不用「比字句」,而用「過字句」:「佢高過我五厘米」、「我賺得多過佢」。「過字句」並不是粵語自家的「發明」,只是繼承了古漢語的成份。《論語》有這句名言:「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當中的「過」跟今天廣州話的「過」並無二致,都是差比的標誌。
普通話用「比字句」,廣州話用「過字句」,兩者好像互不相涉。但隨著香港人教育水平的提高,「比字句」也慢慢地變成了我們口語的一部分。聽新聞報道,我們經常會聽到:「今年既業績比舊年好」(今年的業績比去年的好)、「曼聯好似踢得比上一場仲要出色」(曼聯好像踢得比上一仗還要出色) 之類的句子。根據余靄芹教授在1997年所做的調查,「比字句」和「過字句」都是香港人常用的差比句句式,但它們並不是在所有場合都可以自由互換的:「比字句」通常跟非口語詞一起出現,而「過字句」則沒有這個限制。她的發音人提供了一組「最小對立」的例子:「佢著衫都 lap6 過人」、「佢著衫著得比人慢」(他穿衣服穿得比別人都要慢)。當句子涉及口語性較強的 lap6 (慢的意思) 字時,發音人傾向用「過字句」;但如果把 lap6 換成「慢」,發音人則傾向用「比字句」。這個發現,跟一般香港人認為「比字句」較文雅、「過字句」比較口語化的觀念是一致的。
不難想像,「比字句」在日後的香港粵語裡會變得越來越普及,甚至可以配合口語詞一起出現。但「比字句」會不會完全替代「過字句」呢?我個人認為不會,因為「過字句」有些功能是「比字句」所沒有的。例如「過字句」的比較主體可以當賓語。說「我鍾意聽古典音樂多過流行音樂」、「佢鍾意食糖多過飲汽水」,都是合乎語法的。但普通話「比字句」的主體只能佔主語或話題之位,因此上述兩句就不能直接翻譯為「比字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