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十七大」新思路 兩會看神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馬介璋:港資港幣要重新定性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3-11]
放大圖片

 ■馬介璋(右)向到華南城調研的深圳市政協主席李德成(中)介紹華南城的發展情況

本報記者 孫雪

 在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佳寧娜集團、香港達成集團主席馬介璋提出:要為港資、港幣重新定性。

 他認為,香港回歸已經十年,港資就不應該視為外資,而應該視同內資,享受國民待遇。同時擯棄將港幣稱為「外幣」、「外匯」的錯誤習慣,直接稱為港幣,應當充分利用港幣可自由兌換的獨特屬性,讓它在國民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港與內地經濟社會融合要提速

 馬介璋的理由是,香港在回歸祖國大陸之前,香港的人民和香港的經濟均由英國人統治和控制,對於中國大陸而言,視當時的港資為外資符合國際慣例,是合理的。

 然而,在香港回歸十年多之後的今天,仍然將香港人持有的資本視為外資的政策,已經喪失了其合理性。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之際,中國大陸的創新發展速度加快,更應該放開懷抱,接納港資融入內地市場。

 他說,在「一國兩制」的政策框架下,香港人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他們是中國人,不是外國人;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內的、隸屬於中央政府的地方性行政區,不屬於境外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一根本大法之下的基本法,香港的政治經濟生活同樣接受國家憲法的制約。由此可見,香港和內地本身並不存在內外之別,將港資視為外資存在邏輯上的矛盾。

港資享受國民待遇 利於提高競爭力

 馬介璋指出,接納港資享受國民待遇,是珠三角七萬港資企業升級轉型的需要。他分析,在珠三角投資的港企超過七萬家,多為中小企業,升級轉型極為迫切。港企升級轉型主要通過兩大途徑:一是技術升級;二是銷售途徑轉型。而「兩稅合併」後許多勞動力密集的加工製造業港企希望由出口轉為內銷,但卻遇到了海關監管模式、加工貿易出口政策等方面的約束。

 他說,許多珠三角港企表示,願意與民營企業繳納相同的稅收分享內地市場的「蛋糕」,但因為「外資加工貿易」類企業的性質及相關出口政策的「先天障礙」,許多產品只有到「香港一日遊」再轉內地銷售,繳稅的同時還提高了運輸成本、時間成本,降低了與國內產品的競爭力。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十七大」新思路 兩會看神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