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信 台灣政治評論員
○八大選是一次「沒有氣質也沒有品質」的選舉,負面選舉全部出籠,從綠卡、抓耗仔、偷書、踢館乃至凌辱別人父親,負面新聞不斷,政見與八卦融和,良好政見或政策辯論都被口水淹沒,政治人物應有的品格學養反而沒有呈現出來,陰謀術數取代了文明法治社會的君子之爭。但不管怎麼樣,明天又是另外一天,我們仍要揮別過去,邁向未來,我們應尊重三月二十二日台灣人民透過投票所展現的集體意志。
三月二十二日「總統」大選前被視為「黃金周」,也充滿著各種變數,拿破崙說:「戰爭的成敗,決定於最後五分鐘。」三月十六日,國、民兩黨各自動員一百萬人上街頭,將雙方能量擴張到極限,藍綠基本盤催出,又回復到五五波的對抗局面,到底由誰勝出,就是五十加一的選舉,也就是沒有人可以低估對方。誰主浮沉,勢必仍由人民決定,這就是「人民天命」的現代意義。
三月十二日,四位國民黨籍立委赴謝長廷總部的「踢館事件」,可以說是選前最大的轉捩點。兩軍對峙,有一方的部隊竟然唐突往對方雷區衝鋒,這是何其愚蠢的莽撞之舉。民進黨逮到機會,視為「侵門踏戶」,大肆渲染,視為「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國民黨自知理虧,再三道歉,最後做出四位立委停權處分,才制止排山倒海而來的反撲。「踢館事件」本來是小事,檢視整個過程,雙方都有可議之處,但公民社會對國民黨「一黨獨大」是有疑慮,哪怕這是人民選票的結果,正如「蝴蝶效應」一般,國民黨面對輿論壓力不得不「強者示弱」,民進黨則「弱者悲情」,攻守之勢又產生變化。
「踢館事件」帶來變數
一月十二日立委選舉的挫敗,民進黨士氣為之瓦解,但三月十二日的「踢館事件」,又為民進黨找到反彈的力道,謝長廷在選前一周打出「三反」—反對一中市場、反對一中霸權、反對一黨獨大,這項訴求催促了民進黨支持者回籠。反之士氣已節節上升的國民黨在「踢館事件」被打了一記悶棍,選民焦慮之情溢於言表,國民黨黨中央打出「告急牌」,藉以對抗民進黨的「恐共牌」。「三一六」百萬群眾上街頭,雙方士氣固然與四年前的「二二八」活動無法相比,但也一掃今年選情冷清的氣氛。
馬英九選前一周選擇台南縣市做為突破口,是「攻其所必救」、「直搗黃龍」之舉;馬嫂周美青由南而北鞠躬拜票,透過態度化解敵意,也是「夫人牌」的輔佐作用。二○○四年大選,國民黨光在台南縣市就少了民進黨十九萬票;二○○八年立委選舉,國民黨在台南縣市也全軍覆沒;馬英九是否能在台南縣市拉近距離到十萬票差距以內,「少輸為贏」,台南縣市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高雄縣市、屏東縣也是民進黨大本營,國民黨在屏東縣疏於經營,蘇貞昌必然著力更深;高雄市捷運在選前開通,供民眾免費搭乘一個月,「高捷效應」是媒體雷達掃不到的基層現象,也是國民黨低估的民眾觀感。謝長廷的「反一中市場」在中南部農工基層已產生發酵作用,勢必也會成為民進黨「一中牌」的有利訴求。
立委選舉呈現出五五比四十的藍綠基本盤,「總統」選舉的投票率勢必會高出立委選舉百分之六十的投票率,到底三月二十二日有多少投票率,這是選舉的另一變數。此外,國民黨立委得票率已擴張到極限,55%的得票率只會降而不會升,地方派系為自己應戰,必然使出全力拉抬,但是否真的會為馬英九輔選,又是另一回事。「水至清,魚不至」,馬英九與國民黨地方派系是否非常「麻吉」,更值得審慎觀察。
陳水扁在選前一周主動接受三家電視台訪問,為自己的施政辯護,極盡「閉門思過」低姿態之能事,又參與「入聯公投」苦行,其言行啟人疑竇。按照常理,陳水扁自知是票房毒藥,謝長廷又再三宣稱「陳水扁時代已結束」,陳水扁並無喧賓奪主空間。民進黨內部傳出一種說法,如果謝長廷敗選,勢必退出政壇,民進黨只能「重上井岡山」,陳水扁、新潮流系、蘇貞昌有可能結盟,拱蘇貞昌參選二○一二年「總統」。陳水扁回防台南縣市助選、苦行,蘇貞昌在台北縣密集拜訪,無不顯示他們在故鄉或權力基地不能輸得難看。
「沒有氣質也沒有品質」的選舉
陳水扁拖垮了民進黨立委、「總統」選情,形勢是有利國民黨奪回政權。但三月十二日的「踢館事件」改變了形勢,民進黨「見獵心喜」,國民黨「哀矜勿喜」,正反合又到了新局面。教育部主秘莊國榮對馬父馬鶴凌出言不遜,立刻被要求辭職,顯見謝長廷不堪己方出錯,立即進行危機控管,雙方都再也沒有出錯的空間。
在「總統」選舉前夕,回顧半年來的選舉進程,二○○八大選是一次「沒有氣質也沒有品質」的選舉文化,負面選舉全部出籠,從綠卡、抓耗仔、偷書、踢館乃至凌辱別人父親,負面新聞不斷,政見與八卦融和,雙方得失心太重,良好政見或政策辯論都被口水淹沒,政治人物所應有的品格學養反而沒有呈現出來,陰謀術數取代了文明法治社會的君子之爭。選前一周的嘉年華遊行固然值得肯定,但政治人物的負面言行也腐蝕了人民心中的核心價值。
「德者,事業之基也。」政治人物在關鍵時刻要扮演精神建設領袖的角色,「修德以候天命」,反而在選戰中失焦了。不管怎麼樣,明天又是另外一天,我們仍要揮別過去,邁向未來,我們應尊重三月二十二日台灣人民透過投票所展現的集體意志。(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