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大首創集光學鏡研磨、拋光及檢測於一身的智能磨鏡機,有助減低製作望遠鏡主鏡近一半的成本。 本港記者李志樑 攝
【本報訊】(記者 歐陽杏櫻)天文望遠鏡為觀星必備之寶,但其主鏡均價值不菲,部分大型鏡頭更只能從歐美國家訂購。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系主任任揚利用15個月時間,成功研發本港首創集光學鏡研磨、拋光及檢測於一身的智能磨鏡機,有關技術能穩定及準確地製造高度精密的近米級(約40吋)望遠鏡主鏡,更有助減低近一半的製作成本,令本港光學科技更上一層樓。
可望打破歐美大鏡頭壟斷
任揚昨介紹指,香港目前每年出口到外地的光學儀器價值達18至19億元,但出口的望遠鏡鏡頭大小則局限於12吋直徑以下,大型的鏡頭均由歐美公司壟斷,故他希望為香港開發更精密、更具成本效益的磨鏡技術,開拓市場。他早前獲創新科技署及香港天文儀器資助達120萬元,成功研發集光學鏡研磨、拋光及檢測於一身的智能磨鏡機,有關技術更獲頒2007香港工商業獎科技成就優異證書。
助開發內地龐大市場
新的磨鏡機設有裝置減低磨鏡時的誤差,能大幅減低望遠鏡製作時間及成本。任揚舉例指,如在外國使用傳統技術製作24吋的主鏡,需時約半年、成本達40萬港元,而新技術下只需2個月完成,成本則是20萬元。他稱,新的智能磨鏡技術能提高香港於光學工業技術的發展,保持於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外,亦可幫助開發中國內地的龐大市場,促進本地及其他地區的天文教育及空間科學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