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經典寶庫:思想龐雜 別樹一幟《荀子》是經典還是「異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4-03]

蕭敬偉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

 要數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我們很自然地會想到孔子、孟子和荀子。在古代學子珍而重之的儒家經典裡,《論語》記載了孔子師生的言論事蹟,《孟子》也記錄了孟子的許多偉論。宋代的朱熹編《四書》,也把這兩部書收錄其中。相比之下,記載荀子思想的《荀子》便顯得門庭冷落了。究竟《荀子》這部先秦古籍,是否真的如此不值一談?

 荀子名況,又稱荀卿、孫卿,是戰國時趙人。當時的齊國有一個人才薈萃的學術聖地——稷下學宮,各家各派的著名學者都雲集那裡,還寫下許多討論時政的著作。荀子在齊襄王時是最受推重的學者,曾經三次擔任稷下學宮的「祭酒」。(古時的宴席,都會先推選尊長者舉酒祭地。「祭酒」後來成了學官的名稱。)《荀子》一書的主要內容,就是稷下學宮時代的產物。不過,當時荀子的著作是以單篇流行的。到了漢代,劉向對官方收藏的篇章進行整理,定名為《孫卿新書》(《漢書.藝文志》著錄為《孫卿子》);唐代的楊倞為這部書作注,把原有的三十二篇重新分成二十卷,並改定書名為《荀子》,成為我們現在見到的本子。關於這部古籍的真偽和作者問題,歷來也有爭議。現在較普遍的說法是︰《荀子》一書的大部分內容屬荀子自撰,其餘有數篇是荀子的後學記述而成,還有少數可能是漢儒混入的。但整體而言,全書都可視為分析荀子思想的重要材料。

融匯先秦不同學派觀點

 荀子雖然被奉為儒家代表人物,但《荀子》一書其實融匯了先秦不同學派的思想觀點。在《儒效》篇中,荀子針對孟子所說的「法先王」,提出了應兼「法後王,一制度」的主張;在《天論》篇中,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認為人應該「制天命而用之」,「應時而使之」,即應掌握自己生命的主導權;在《性惡》篇中,他鑒於人「生而有耳目之欲」的生理要求,因而明確反對孟子的性善說,提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指人為,即人的後天行為)也」;又因為人性本惡,所以特別強調「禮」,認為「禮義」可在滿足人的慾望之餘,又能起限制人慾的作用(《禮論》);又強調後天教育的重要性,在《勸學》篇中開宗明義指出「學不可以己」,以及提出許多有關學習和教育的深刻見解。此外,在《王制》、《富國》、《君道》、《臣道》、《強國》等篇中,我們也可以認識到荀子在政治、社會、經濟等方面的重要思想。

 荀子龐雜的思想學說,在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顯得別樹一幟,他的兩名得意弟子——李斯和韓非,更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這令後世的儒士把荀子視為儒家異端,有人甚至乾脆把他當作法家人物。當然,這些看法絲毫沒有降低《荀子》這部古代經典的價值。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