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愛你變成害你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4-08]
放大圖片

 ■對於女兒莎拉的生日「驚喜」,母親沒有半點怪責女兒之意。

李 寧

 不知是否年紀大了,抑或是因為中西文化的差異,在英國看新聞時,常有老奶奶的感覺,總是覺得現今世界荒唐事特別多,尤其對歐美社會新一代的所作所為,老是看不過眼。

 最近報章報道了18歲少女開生日派對闖大禍的故事。家有21間睡房的18歲少女莎拉(Sarah Ruscoe)準備慶祝她的生日,她計劃把學校裡的所有同學都請來,在家中開狂歡化妝舞會,玩個痛快。莎拉設計了一張海報,貼在學校的壁報板上,上面大字寫著「邀請每一個人」參加她的生日派對。難得的是,她的母親和繼父也爽快地答應,任由她把「所有人」招呼回家中狂歡。當然,他們當時沒有想到莎拉的生日派對在互聯網上被廣泛宣傳,並強調來者不拒。最後連電台的唱片騎師也呼籲大家去莎拉家裡玩個痛快吧。

狂歡派對 2千人闖宅

 到了生日會那天,被列為2級文物的大宅門外竟然來了2000多人,門外汽車排了一哩長。即使後來驚動了警察,但人們還是不願散去,一直玩到天亮。可憐莎拉父母那幢喬治亞式漂亮大宅,被來參加派對的年青人蹂躪得面目全非,慘不忍睹(見下圖)。全屋地毯被翻起剪破,客廳中的水晶大吊燈被打爛,牆上一幅幅掛畫被撕成碎片,沙發傢具被碰破,牆壁上全是噴漆塗鴉,全屋地上到處都是破酒瓶和碎玻璃,睡房客廳隨處可見內衣褲。未得其門而入的不速之客紛紛湧到鎮上兩間酒館,酒館只好提早關門。

 報上刊出一幀莎拉的母親跪在地上收拾殘局欲哭無淚的照片。這位可憐的母親說,估計要花上幾萬鎊去維修房子。

 據稱,莎拉原來估計會有200人來參加派對,但2周前她已心知不妙,但卻未敢告知父母。事件發生後,莎拉已馬上變身成為受害者。難得的是,她的母親看來沒有一點點怪責女兒之意。一周後,兩母女再接受記者訪問,母親為女兒說盡好話,並把當初估計的維修費由3萬鎊減至3千鎊。

子女闖禍 社會的錯

 莎拉的18歲生日闖了大禍,但這禍根卻可能是埋在8歲時。從小到大,這裡的父母便把子女的生日視為普天同慶的天大日子,要開怎樣的生日派對,小王子或小公主們只要金口一開,父母便莫敢不從。遇上父母已經離婚的,每年更擁有兩個生日,什麼都是雙份的。小時開的是玩具熊生日派對,長大了便要開通宵狂歡的瘋狂派對。情況失控後,怪的是互聯網,是電台騎師,是社會。

 關於莎拉的報道還說,這類事件時有發生,莎拉並不是第一個。

 就像兒子常常告訴我他班上的小故事一樣,同學們打架起哄不在話下,讓我最不以為然的往往是他們父母的反應。他最近的小情報,是關於同學查理斯的。

 11歲的查理斯屬於有「特別需要」(special needs)的學生。這種由教育部門作出權威評估而被定性的學生人數不少。一個30人的班上,起碼有幾個特殊分子。在香港,這類學生往往被老師視為成績差勁,操行惡劣的被放棄的一群。在英國,他們有幸成為有需要支援的兒童。法例規定,政府要為他們提供額外資源,例如學校要給予更多的授課時間和老師呵護,教育當局也要定期進行評估,跟進情況。坐在兒子旁邊的查理斯便是這類需要「特別照顧」的學生。

 社會提供額外資源去培育有特別需要的孩子,這是成熟教育制度的體現,但理想的制度在現實世界中運行了許多年後,便被理所當然地濫用了。孩子學習散漫不肯用功,待人接物傲慢無禮,都被歸類為有「特別需要」的特別孩子,父母要特別遷就,老師要特別忍讓。天天如此,日子有功,愛你變成害你。特別的孩子長大後便成為特別的一群:自我中心,不學無術。可惜這時已沒有父母的遷就和老師的容忍。

家長遷就 學校容忍

 查理斯最近幾天沒有上學,要在家中休息,原因是小王子心情欠佳,不想上學。兒子告訴我說,有一天,操場上又在玩那搶錢遊戲。就是高年班的學生擲出幾個硬幣,然後便在旁邊觀賞低年班的學生如何去搶,是一個很侮辱人的討厭遊戲。奈何那些剛入中學的初中生都熱愛這玩意,有時候會出現幾十人堆在一起,再有人在人堆上淋汽水果汁的混亂場面。

 查理斯當日也是參戰分子之一,但卻被人推倒在泥濘地上。他大發脾氣地坐在矮樹叢中不肯出來,然後剛買的新書包也被人掉到地上,被泥水弄污了。那天後,他便沒有上課了。查理斯的母親是兒子的鋼琴老師,上鋼琴課時,她告訴兒子說,查理斯心情不好,所以沒有上學,要在家裡休息幾天消消氣。她還追問兒子是誰把查理斯推跌,一副興師問罪的樣子。

 過了幾天,查理斯不情不願地上學了,但他還是去玩那搶錢玩戲,還是常常為了小事發脾氣打架,儘管有時別人才是受害者,但小王子打人後會生氣,要回家休息幾天消氣。我一想起查理斯長大後是怎樣的一個人,便只能嘆嘆氣,然後暗中慶幸兒子長大後在社會上又少了一個競爭對手。 (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